记者: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了稳中有降的平稳态势,能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吗?
支树平:2006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严重以上事故299起,其中特大事故1起、重大事故16起、严重事故282起。共死亡334人,受伤349人。万台设备事故起数为0.83起,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94人,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4.6%、2.1%。应该说,特种设备事故得到进一步遏制,安全状况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
记者:作为质检总局分管特种设备安全的负责人,您一直强调特种设备姓“特”,因此要特别予以重视、特别注重创新、特别强调抓实。特种设备安全及其监察工作具有诸多特殊性,请问究竟特在哪里?
支树平:第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具有特殊责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责任重大,不仅关系到特种设备安全,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的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一是关系到“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二是关系到“好”。促进经济社会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必须坚持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特种设备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三是关系到“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如果特种设备事故频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和谐无从谈起。
第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具有特殊规律。首先是整体性监管。对8类特种设备由质量技监一个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管,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七个环节,是国务院赋予质量技监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法规所确定的基本制度。这种整体性,决定了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特别大。其次是分散性布局。特种设备数量大、增幅快,遍布各行各业、各门各类、城市乡村、单位家庭,安全责任要靠社会方方面面来落实。这种分散性,决定了安全监管工作特别难。其三是技术性执法。特种设备的制造质量是靠技术手段来保证的,其安全运行是靠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检验检测来实现的,而其安全监管又是依靠大量法律依据和技术数据来说话的。这种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安全监管的专业要求特别高。
第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具有特殊要求。因此,这条战线的同志们责任心要特别强、业务要特别精、作风要特别硬,还要特别善于合作。
记者:既然特种设备有如此多“特”性,那么在新的一年,我们又制定了怎样的工作目标呢?
支树平:今年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紧紧围绕“建体系、保安全、促发展”这个目标。
第一,要把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好。要一如既往地推进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5个方面的体系建设。
第二,要把安全事故控制好。2007年保安全的目标是:全力降低一个绝对指标,坚决降低两个相对指标。一个绝对指标,就是事故死亡人数要降低;两个相对指标,就是确保万台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各下降2%。各级质量技监部门必须强化指标意识、责任意识,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故率降下来。特别是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加强全面监管,不留死角;又要加强重点监管,盯住事故高发部位,严防严管,确保安全。
第三,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不仅要保安全,还要促发展,在节能降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扩大特种设备出口、为重大工程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如何找准着眼点和切入点,狠抓落实,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支树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自己的亮点、难点和结合点,抓住了这“三点”,就是抓住了工作的重点。
一要抓亮点。要让亮点更亮,特别是让动态监管这个亮点更亮。要明确一个目标,即灭盲点、除死角;完善两个网络,即信息化网络和组织网络;做到三个及时,即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具体工作有:巩固我们业已建立的使用环节的动态监管,使其动起来、活起来;加快向源头延伸,狠抓设计、制造、安装等上游环节;动态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真实、全面的情况,细致扎实地做好工作。
二要攻难点。就目前而言,安全责任不落实,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到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难点,也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最主要、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必须下决心攻坚克难,力见成效。要特别注意依靠法律手段、技术手段、舆论手段和服务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要扩大结合点。特种设备安全是社会性的工作,与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质量技监部门既要敢挑重担,勇于负责,还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安监、建设、铁道、交通等部门以及电力、化工、石油等行业的合作,加强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密切联系,形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