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制造亟须培育新竞争优势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宁波开放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明确表示,世界范围内以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日益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世界经济新增长的主导力量。中国制造要想在其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需要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品牌战略方面入手,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当前,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位居全球前列。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分工仍然处于中低端位置;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偏低;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经验十分有限,抗风险能力依然不强等。
 

  李伟认为,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后,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和相对比较优势已经发生悄然变化,我国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面对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严峻挑战;粗放和数量型生产与贸易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中低端为主的产品和技术结构无法突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产品价值链和核心技术的支配。面对国际国内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中国制造只有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并推进品牌战略,才能获得转型升级。
 

  李伟说,之所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品牌战略作为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突破口,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已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再经过10年,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不仅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经济内涵。二是明确提升企业创新品牌的动力和活力,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任务。为此,各地政府可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加大出口商品品牌建设的推进力度。要对自主品牌商品生产和出口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和产业群;要鼓励当地企业通过跨国收购等方式获得国际品牌和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走出去跨境并购方面的便利化水平,发挥各种中介组织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和相关人才培训服务;要加大自主品牌保护力度,防止和取缔不正当竞争、恶意收购、制假售假等行为。

作者:郑建玲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