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头”西瓜成“龙头”
天津紧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拉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 刻 思 本报记者 姚延敏/文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天津静海县台头西瓜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向静海县政府颁发了台头西瓜地理标志保护牌。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台头西瓜,将带动自身和上下游产业数亿元的经济增长。
据了解,台头西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独流镇、梁头镇、王口镇、良王庄乡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台头西瓜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为了南巡,在台头建立行宫。乾隆帝每过行宫,当地人都为他进献当地特产西瓜。这在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成书的《大城县志》中有过记载:西瓜,出西域,台头西瓜昔为土贡。
在台头西瓜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过程中,天津市质监局坚持质量为先的原则,制定天津市地方标准,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去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邀请国内知名的农产品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现场评审会,对台头西瓜的品质、特色及地理特性等关键问题进行审查。专家认为,台头西瓜的独特品质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种植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在质量指标和品质特性以及知名度等方面,完全符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要求,专家一致通过对台头西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
台头西瓜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其自身价值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台头西瓜种植面积2000多公顷,种植模式包括暖棚、冷棚、拱棚及地膜覆盖4种,年产优质西瓜10.8万吨,销售收入2.16亿元。产品每500克价格就上涨了0.5元,这样计算,优质西瓜年销售收入将增加1亿元左右。
台头镇镇长陈志强告诉记者,自身价值的提升,只是台头西瓜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地方经济促进作用的一小部分,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才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真正价值所在。在上游产业方面,在静海临海示范区内,台头镇已建立了生态园,生态园是集农产品采摘、劳动体验、户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台头西瓜则是生态园的主导产品。台头西瓜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声望日渐提高,这将有效地提升生态园的游客吸引力,也将间接地提高临海示范区内蘑菇采摘等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以一产带动三产,推动静海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下游产业方面,台头西瓜作为静海的优质农产业,走上了“高质高价”道路,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产品的农超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产业附加值、瓜农的收入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台头西瓜也得到了实惠。此外,台头西瓜价值的增加带动了运输、销售等物流产业利润的增长,一般来说,物流产值会达到台头西瓜产值的一半,每500克台头西瓜价格上涨0.5元,就意味着500克台头西瓜物流产值上涨0.25元左右。
对于台头西瓜今后的发展思路,静海县县长助理李洪东表示,台头西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今后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扩大产业规模、培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三产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大做文章,进一步挖掘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带动地方经济的能力。
严格按照台头西瓜地方标准组织生产,扩大产业规模,建设标准化台头西瓜示范区,形成区域特色,探索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打响品牌、开拓销售渠道、进行农超对接,力争台头西瓜行销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把台头西瓜产业做大做强。
在西瓜生产上,要达到产品标准、设施齐备、品种多样、科技含量高的要求,并积极引进新技术,进行模式化产业化生产。组织并培育懂得经营、善于管理、服务全面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养技术、文化、水平全面过关的瓜农。还要把台头西瓜产业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建设集西瓜生产、劳动体验、西瓜采摘、户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高标准的西瓜市场,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的产业链条,以一产带三产,带动整个台头地区的经济发展。
目前,天津市质监局正在扩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范围,将加工食品、手工艺品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对象。据悉,芦台春酒、小站稻、大郑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产品已被列入培育名单。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有独流老醋、七里海河蟹、茶淀玫瑰香葡萄、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天津产区)、台头西瓜6种产品经天津市质监局申报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些产品获得保护后,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2010年天津市质监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统计显示,目前七里海河蟹等6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产值达到5.3亿元,30家生产企业使用专用标志65万枚。统计数据反映出天津市质监局地理标志产品产值每年都有新突破,该产值占天津市去年农业总产值3.5%左右,但是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均4.3亿元的年产值相比,还是显现出天津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产业规模和产品附加值都有待提升,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