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天从全国人大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近日完成了对各地的检查,日前在北京举行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梳理、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据了解,由于技术的限制,食品添加剂中有六成无法检测。
据央视报道,卫生部工作人员表示,国家检测任何成分都要有依据,使用任何检测方法都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论证,最后把检测方法列入国家标准。但是判定检测方法的研究过程比较复杂。据了解,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这也就意味着,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
记者了解到,部分违法添加物以及食品添加剂并无检测方法,一是现有的技术设备尚无法检测,二是相关部门尚未制定出检测标准。这意味着检测人员会因为没有检测方法而难以认定违法添加,从而很难给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近年来,尽管中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水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与民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有较大差距。有关专家呼吁,只有在检测标准上有所完善,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才不会停留在口头上,监管也才会更有震慑力。
多种刚公布的添加剂 仍无检测方法
卫生部公布了100多种违法添加物以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单,但部分违法添加物以及食品添加剂并无检测方法,这意味着检测人员"无米下锅"。记者调查发现,在已公布的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物质的检测方法一栏是空白或者填"无"; "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22种种"中,有12种物质的检测方法一栏是空白或者填"无"。
这是否意味着针对这些物质的检测方法存在缺位?福建省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些检测方法空缺只是意味着当前还没有成熟方法,比如工业硼砂,目前的检测方法只能测出硼这种物质,但有些食品本身就含有天然物质硼,例如腐竹就含有微量的硼,若食品硼含量很高或可以说明食品可能添加了硼砂但不能作为执法查处的依据。"国家目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并不是每一种都有相应的检测手段,某些添加剂无法检测出来。"省质监局质检院专家表示,仅我国允许使用并订有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发色剂等15类,共2200多种,用于500多种食品加工中。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坦言:22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
有关专家呼吁,只有在检测技术与标准上有所完善,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才不会停留在口号上,监管也才会更有震慑力。
现有法律如何执行,乃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体制、管理,又需要大量艰苦的科技攻关,而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在基础科研方面投入不足,研究基础很薄弱。
面对不断曝光的问题食品,消费者很无奈,专家其实也有不少苦水。“如今制度的关键,已不是如何去制订标准和规则,而是如何保障标准得到贯彻。比如我国现有的《食品卫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类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残留量,总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残指标,问题是,我国的291个指标有多少得到了落实。”一位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业内人士如实说。
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在食品卫生领域的监测水平还处于对“食源性疾病”(各种食物本身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疾病)的研究水平上,要达到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监测则有相当的难度。例如,关于“吊白块”如何致癌?多大量致癌?在哪些人群中更易致癌?在哪种食品中更易致癌?国家各部门都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所限,无法做出更深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