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沙漠见证标准化奇迹
“陕西省质监局在这里开展的活动,抓住了目前社会上最需要的德、礼、善这一核心。局长仵西居亲自带队,还有两名副厅级领导和两百余名干部参加,这充分说明陕西质监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在毛乌素沙漠立的‘尚德重礼,与善同行’石碑,是方圆700公里内最大的一块碑石。这给我们治沙工作带来了一股阳刚之气,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他们用标准化这一科学方法,提出了‘治沙用沙’的概念,是治沙理念的最根本的变革。”
发出这一系列感慨的是在陕西榆林神木县从事10年治沙工作的张应龙,他是榆林市长柄扁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的秘书长。张应龙所说的活动是5月4日至6日,陕西省质监局联合榆林市和延安市质监局在神木举办的“做尚德重礼的陕西人”大型活动,这个活动包括举行“尚德重礼·与善同行”揭幕仪式、“穿越沙漠,共筑绿洲”体验、种植千顷“尚德重礼·与善同行”林示范田、标准治沙用沙地头调研会以及拓展训练和扬人之善点评会6项内容。
举办这个活动,是陕西省质监局落实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培育陕西人文精神,弘扬陕西人‘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精神品格”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做尚德重礼的陕西人”的重要活动体现,也是该局把品德要求化为实际行动,凝聚队伍、服务社会、支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标准化治沙 防沙变用沙
孟大胜,省质监局一名普通干部。他在穿越5公里沙漠之后这样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在沙漠中行走,走过之后才知道沙漠生存的艰难、沙漠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知道了治理沙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治理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陕西省是一个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比较严重的省份,4.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占到全省土地面积的6.9%。其中仅榆林毛乌素沙漠就达到2.44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陕西省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榆林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榆林跨越式发展注入动力。目前榆林有3个县位列全国百强县。“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9.5%,由“十五”末的全省第5位跃居到第2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1.4%上升至17.5%,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榆林也面临诸多难题。人民日报曾用“‘全面、协调、可持续’,每个字都映照着榆林今天的困惑”来形容榆林跨越发展中遭遇的矛盾。
依靠科技的力量,“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在沙漠治理标准化工作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开展沙漠治理利用标准化科研及推广课题研究187项;发布实施《山川秀美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46项。据不完全统计,各项成果在榆林沙区推广8600平方公里,向周边省区推广19000平方公里,推广效益达到28亿元。
“去年陕西省质监局提出的依靠标准由‘防沙治沙’变为‘治沙用沙’,由建生态林转变到建长柄扁桃经济林,把沙化土地变为食用油生产基地,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这就是一场根本变革。”张应龙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不仅提出了理念,更重要的是勇于实践。我们已经划出67公顷沙地作为陕西质监系统“尚德重礼·与善同行”林的种植区域。此次先种植示范田,千顷沙地他们计划5年内种完。这也是10多年来,我经历过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种植行动!”
长柄扁桃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经过科学验证,其种仁含油量极高,品质比橄榄油还要好;其核经过处理制成活性炭,可用于污水处理。大力推广种植长柄扁桃林被专家称为在沙漠中打造地上绿色“油田”。它是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幸福和发展的产品。
产品进市场 规范来引路
产品走进市场,就需要用标准来规范。早在去年,省质监局领导到榆林调研时,发现了这一极具市场前景的经济林木,提出用标准化来指导生产,努力扩大种植面积的思路。经过多方努力,去年神木县长柄扁桃栽培项目已经被批准为第七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所长封斌在治沙用沙地头调研会上这样说道,“可以用感动、激动和骄傲来形容现在的心情。因为标准化的引入,对提高治沙质量,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重要意义也让参加活动的质监人得到很多启发。质量处处长宋艺光告诉记者,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能给当地治沙带来理念的改变、经济的发展,作为质监人确实感到骄傲、自豪和欣慰。这次活动是对我们陕西质监队伍的一种历练,更是“做尚德重礼陕西人”的具体实践。
这一有意义的活动更引起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网以题为《‘尚德重礼’陕西人将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图文报道,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陕西日报作了特别报道,大公报以题为《陕西全国首推‘尚德重礼’活动》作了宣传。中国日报网、搜狐网等数十家网络媒体都进行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