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乳品“禁鲜令”是否执行尚无说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记者几番致电相关部门,但对方关于“禁鲜令”是否执行没有正面回应;“禁鲜令”一而再、再而三地延期执行,这对于一个法规的实施而言,令外界难以理解;迄今为止,主张取消“禁鲜令”的“保鲜派”仍然没有放弃努力。

  经历几次难产的“禁鲜令”,是否如期已从1月1日起实施?日前,记者几番致电国标委相关部门,结果都没有得到正面回应。“也许,禁鲜令就这样不了了之!”昨天,一直参与反对“禁鲜令”的王丁棉表示,由各地方奶协和乳业专家组成的“保鲜派”仍在努力争取。

是否实施无人回应

  元旦当日,部分媒体将“禁鲜令”纳入了今年实施的新法规之一。然而,这一消息至今都没有得到国标委等官方的确认。连日来,记者几番辗转致电国标委农轻和地方部等部门,结果只得到“不太清楚”或推说忙碌等答复,“禁鲜令”似乎已成为一个避而不谈的敏感话题。来自质检部门的说法则是,法规什么时候开始执行,应该是由国标委负责公布。

  记者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的网站上看到,除了去年10月31日的一条“关于延期实施GB7718-2004《食品标签标准》的通知”之外,再无任何提及“禁鲜令”的通知。记者致电本地几家乳品企业,对方都表示没有接到实施GB7718-2004《食品标签标准》的通知。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都提出质疑,仅凭在网站上发布的一则延期至元旦执行的通知,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认为,国标委在2006年10月31日发布的通知既没有盖上官方公章,而且也没有向企业发布,因此完全可以视作为“无效”通知。

“保鲜派”仍在争取

  据了解,即使到了现在,主张取消“禁鲜令”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们仍然没有放弃努力。就在元旦前几天,一份名为《坚决反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鲜的国家》、署名为“奶业工作者”的文章摆上了多家网站,上面陈述了五点反对禁鲜的理由:巴氏杀菌奶称为鲜牛奶,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巴氏杀菌奶称“鲜”,在中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巴氏杀菌鲜奶与超高温灭菌奶(UHT)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国实行巴氏杀菌奶标鲜,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奶农的利益;遏制还原奶需要综合治理。据悉,这些专家学者保鲜的态度都非常坚决,多次表示会坚持到底。

  此外,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在内的全国重要城市的奶业协会,近日还起草了《关于液态奶产品名称和标识的意见》,对何为新鲜牛奶、生鲜奶、配料表的标识、意义等都做了详细的报告。该《意见》已正式发给国标委,并抄送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及国家质检总局。

  对于禁鲜令的最终结局,王丁棉表示,现在市场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仍然维持原来鲜奶的名称,但执法部门并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因为里面相互抗衡的因素太复杂,而且又要顾及到各方面能够下台,估计最后很可能是不了了之。”

  ■相关链接

“禁鲜令”三度难产

  2005年9月,国标委下发2005年第57号文,称“鉴于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库存旧包装未完全消化用完,为减少浪费,原定于2005年10月1日执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被业内称为“禁鲜令”)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延期至2006年6月1日实施;

  2006年5月31日晚上,国标委网站上再次贴出延期执行“禁鲜令”的通知,延期到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

  2006年10月31日,国标委在网站上再次发布“关于延期实施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通知,宣布“禁鲜令”再次推迟至2007年1月1日实施 。

  ■记者手记

  “禁鲜令”一而再、再而三地延期执行,这对于一个法规的实施而言,令外界难以理解。讨论了两年多的“禁鲜令”,始终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难产”局面。而且支持和反对双方显然势均力敌,甚至惊动到国家领导都作了批示。然而撇开其它不说,不管背后是否真的存在什么利益集团,至少一个法规在实施的时候,不应该出现摇摆不定的局面。毕竟,公信力不是儿戏。

作者:佚名 来源:金羊网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