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拿工作环境“讲价 德国为中国玩具设新障碍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经历了有毒玩具、侵犯版权等一系列挫折后,2006年圣诞节期间,中国玩具出口德国又迎来寒霜。12月8日,德国玩具工业协会对外宣布,据他们掌握的资料,中国很多玩具厂商的工作环境都未能达到国际标准。在未来几天内,他们将首次公布一份“白名单”。

涉及400多家中国企业

  据了解,德国玩具工业协会这次公布的“白名单”将涉及400多家中国玩具企业。“白名单”上的数据由德国一个叫“公平玩具”的组织和香港的一个民间工业委员会共同调查完成。在尚未公布的报告文本中,将中国工人工作状况描述为:工人们每周工作7天,经常上夜班,在圣诞节前,大都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们的工资仅为500元至700元人民币,几乎没有人知道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法》规定的最高工作时间。德国玩具工业协会的布罗拜尔认为:“人们只有获得了关于劳动条件的可靠信息,才可决定是否购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就德国玩具工业协会的声明,德国消费者表示,如果情况真如报告所说,他们“很难接受给孩子买这样的玩具”。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同行间的揭短未必可信”。

“人道”问题成新砝码

  据德国玩具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德国玩具生产规模为11.2亿欧元,比前年下降8.9%。相反,进口却上升18.8%,其中来自中国的达17.91亿欧元,占市场的57.3%。对此,德国采购联盟总裁乌姆巴赫一点也不奇怪。他认为,中国玩具工业界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于代加工者和低成本供货商的角色了,很多经销商对中国厂家的聪明和灵活赞不绝口,“在中国从完成设计到拿到样品,只需10天,而德国厂家却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但《法兰克福汇报》却指出,中国厂家低廉的价格和优秀的质量令德国本土企业叫苦不迭。现在整个行业只剩下1.5万名员工,只相当于一家大工厂的员工数量。为了阻击中国玩具,德国玩具生产商和行业协会已经用尽了各种“武器”:材料有毒、设计不符合安全标准、盗版仿冒等等,近几年,攻击的矛头又对准了工人权益问题。前年,由于德国媒体对中国玩具商“不人道生产条件”的指责,甚至爆发了网上签名抗议活动。当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玩具总额就下跌了12.9%。

员工待遇应向国际标准靠拢

  据华商张女士介绍,现在西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除了设计和质量,越来越注重“第三种价值”,即如果一件商品的生产过程不符合消费者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取向,即使再物美价廉也很难被接受。

  张女士还讲了一个例子。前几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在头版发表了其记者的一篇调查,称沃尔玛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供应商未能向工人支付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不提供医疗健康保险,而且工作环境恶劣。一些消费者看了报道后,纷纷拒买沃尔玛的商品。

  “关于工作条件、环保和劳工标准的规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采购合同的附加条款里。”德国经济学家弗罗托教授说,“而且每年会对供应商的履行情况做实地检查。”弗罗托认为,虽然德国玩具工业协会的动机并不单纯,但是,中国玩具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彻底贯彻国际玩具协会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才能进入跨国采购商的采购体系,才能让外国同行无‘错’可挑。”

作者:青木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