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的内黄大枣市场行情非常好,这要感谢县质监局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否则内黄大枣还要憋屈在这封闭的小地方。”河南内黄县一家枣业公司总经理说。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俗称红色沙区、红枣之乡。内皇县与山西和河南新郑并为中国大枣三大产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内黄大枣具有鲜明的特征,个大肉厚、富有弹性、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研究表明,内黄大枣富含多种果酸、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早在明清时期内黄大枣就被定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时受到热烈好评,被誉为“东方玛瑙”。
然而在内黄大枣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前,这里大片枣林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大量红枣财富却无人问津,“东方玛瑙”只能低价售出。为把红枣真正变成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聚宝盆,内黄县质监局审时度势,深入调研红枣产业发展潜力,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积极开展了内黄大枣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
内黄县先是成立了“内黄大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和申报工作“编辑委员会”。由内黄县质监局牵头,组织林业、环保、水利、土地、气象等部门专家,收集、查阅、整理了大量内黄大枣历史资料和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编写了包含28个文件、60多张图片、5万余字的“内黄大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材料”,制作了内黄大枣专题片。内黄县质监局局长刘艳军带领申报组工作人员,数十次往返于国家、省、市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大枣示范区及大枣加工企业之间,协调汇报、收集整理材料。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严格审查资料、充分讨论后,内黄大枣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几年,内黄县先后建立了省级和国家级大枣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使全县大枣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品质进一步提高。目前,内黄县作为河南省无公害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的红枣已成为符合无公害标准的绿色果品。该县还积极开发了高效的农枣间作种植模式,高效地利用了土壤、水和阳光资源,综合经济效益高出其他地区2~3倍,是内黄枣区的一大亮点。
内黄大枣个大肉厚、内部组织松软,弹性好,利于加工和长途运输,可加工成多种食品,是目前加工的上乘品种。内黄县依托丰富的红枣资源,先后建成了内黄县冬夏枣茶公司、内黄县明星果果脯厂、内黄县永盛枣制品公司为龙头的加工企业群体,加工企业达4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有,年加工能力到5万吨,产值5亿元。加工品种有枣茶、枣汁、枣醋、枣酒、金丝蜜枣、香心焦枣、空心焦枣、无核糖枣、阿胶枣、乌枣、酒枣等几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乌克兰、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泰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冬夏集团生产的枣茶属国内首创,曾获1992年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轻工产品技术博览会金奖,1993年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金奖和中国北京首届保健品博览会金奖。全县红枣交易场所达200多处,年交易中转红枣15万吨,全县建有红枣冷库50座,保鲜贮藏能力5000平方米,红枣产业的发展还带动和促进了加工、销售、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该县负责人表示,内黄大枣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该县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内黄大枣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还更好地保护了地方特色农产品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