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PC与数码相机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面临严峻考验,PC业老大们认可“高、大、全”的规模化效应,并购传言此起彼伏,扎堆取暖的做法能否拉动利润回升?数码相机今年流行走高端路线,但“单反”这一剂猛药并非个个厂商都适用,如果忽视了技术与市场,将有更多的DC品牌将会被市场抛弃。国外巨头大举进攻中国行业软件,王文京说:“我们要向中低端转移”,务实的选择能否为企业的稳健增长带来空间和时间?
又到年尾,在此为读者送上角度独特的产业分析报告,让您分享这一年来的产业成绩和见证发展过程的千曲百转。
2006年,PC整体行业利润率加速下滑,利润下滑带来一个有趣的后果就是厂商不约而同来谈“个性化”。
“个性化”是什么?个性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而个性化则体现出个体想将这种特性表达出来的需求。
个性化在IT行业可以满足厂商因“与众不同”而获得的溢价能力。然而,从社会工业化的角度来看,个性化与规模化是相悖的概念。
那些彻底实现了个性化的产品,比如手工制造的瑞士金表、意大利皮包,它们难以量产,价格高昂,代表了身份,当然也体现了“特性”。
这样的产品特征与迅速更新换代的IT消费品,有着很大区别。英特尔在今年的“白牌电脑”计划中正谋求在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的生产之间的统一。
产业瓶颈阻碍厂商发展
多年来,“价格”和“规模”是决定PC竞争态势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占有全球PC市场最大份额的戴尔,还是平民电脑神舟,无不在扩展规模及降低价格上不断发起冲刺。
今年,随着神舟2999元笔记本的问世,惠普在美国推出299美元的笔记本,PC市场的价格底线一破再破。
今年初刚刚上市的双核芯片笔记本,一出世就降到了万元以下,继联想、戴尔、宏碁推出4999元笔记本之后,连一向高高在上的ThinkPad笔记本也降到了6000元以下。
今年4月以来,在消费市场,7000元以下的笔记本出货量已经占到了50%以上。
综观台式机市场,目前,市场上售价超过6000元的台式机品牌屈指可数。
据透露,在产品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各台式机之间在性能上的差别不到5%。
性能难有差别,“价格差异”便成为了PC厂商保有市场份额的唯一武器,目前,PC厂商毛利率已下降到5%—10%。
据Gartner数据显示,2006年到2008年之间,全球PC销售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7%,PC市场营收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则只为2%,远低于2003年至2005年之间11.3%的销量增长和4.7%的营收增长速度。
摩根大通证券全球科技研究部主管夏鲍文称,PC产业从去年第二、三季度开始,价格便一路滑落,笔记本电脑售价每一年都下降了15%—20%。
戴尔的个体消费者业务最近在下滑,利润下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竞争对手惠普凭借成本更低的部件和效率更高的生产技术,打出了更低价格。
去年下半年,惠普在沃尔玛推出499美元的笔记本电脑,成功地提升了其市场份额。分析师指出,惠普价格策略,只为其增加了与上下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而无利润上的好处。
目前,PC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下的恶性价格竞争。“当一个行业仅把价格作为竞争的主动力时,这个行业一定会因为恶性竞争走入利润下降、市场萎缩的困境。”
大家一起来唱“个性化”
怎么改变利润下滑的客观事实?唯有将PC价格重新提高。怎么提?于是便有了“个性化”。
个性化的产品有为PC厂商带来提升价格的可能。事实上,任何消费类行业的产品在获得销售增长的时候,总结的成功因素里都有这么一条,即该公司产品极为个性化、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的确,个性化附加功能让厂商们获得了溢价能力。
今年,戴尔在它的促销广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个性化”的口号,而谈论“个性化”的公司远不止戴尔一家。今年年中,惠普电脑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惠普电脑掌控个性世界”的全新品牌主张。
惠普希望通过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将惠普电脑从以往单纯的“个人计算”引向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个性化时代。
惠普全球PSG集团执行副总裁Todd Bradley表示,将“个性化”提升到全球品牌主张的高度,标志着惠普全面放弃了PC行业旧有潜规则——“电脑标配”的概念。
而联想则更为直接将“应用决定价值”选作了旗下扬天系列商务台式机的宣传口号。
在谈到联想的“应用为王”的创新选择时,联想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表示,“应用创新是实现价值创新的必由之路。”
此外,走进电脑城,我们还能看到四周“海尔润眼电脑”、“TCL女性电脑”之类以功能细分市场的宣传条幅。
寻找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平衡
个性化与标准化、个性化与规模化之间,有着许多的矛盾地方。对于IT产业而言,产品需要海量生产,成本才能下降,而量产前提是产品部件的标准化。
要标准还是要个性?
今年4年,英特尔在春季技术峰会上首次提出了CBB(共通性建构基础,Common Building Block)的计划,随后针对中国市场提出了“DIY 2.0”的口号。根据该计划,笔记本电脑液晶屏、键盘、硬盘等七大部件实现标准化,这些电脑即所谓的白牌(white box)电脑。
根据CBB计划,英特尔联合希捷、奇美等25家关键零配件生产商,统一笔记本中七大部件的生产规格标准,交给广达、仁宝和华硕三家大厂,定制出十多款型号,交由全球各地,特别是中国的二三线品牌笔记本商家挑选、销售。
作为幕后导演,英特尔一直在推行CBB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促进零部件标准化,实现笔记本电脑规模化生产,并由此提升芯片销量。这是2006年英特尔最重要的产业计划之一。
个性化从本质上排斥着千篇一律的标准化。而标准化却难以满足日益盛行个性化需求。厂商在个性和标准的世界里,反复寻找着平衡。
对于白牌电脑,在标准化的内部组件之外,英特尔为其找来了三家专事设计面板外壳的卷标公司,“未来CBB的笔记本将跟手机一样,可以任意更换外壳,或烙上自己喜欢的LOGO。”
对于惠普而言,个性化是以区域市场为标的的,例如,惠普在华“掌控个性世界”的战略是依仗三个设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中心来完成的。
这些寻找平衡的做法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除“个性化”与“标准化”之间的矛盾。但是,今年的PC市场确实在改变,“改变着总是好的,最可怕的是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