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润物细无声——河南省质量技监系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纪实(下篇)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3初,河南省质量技监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紧密地结合河南省情和质量技监工作的职能,适时提出了“强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的工作思路。近4年来,全省质量技监系统上下一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从省局到市局,从市局到基层,广大质量技监人员深入企业调查,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具体服务措施,从源头开展服务。一项项服务措施的出台,似洒向中原大地的一场场春雨,滋润着一个个企业,使他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健康成长。本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记录了全省质量技监系统服务企业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贴心的服务

  今年7月的一天,河南省柘城县企业联保协会的会长吕新义,带着几家企业的老板,冒雨驱车数百公里来到省会郑州,特意来表达对省局包局长的感激之情。

  吕新义原是靠“两只壶,三口缸,车儿驮着游街串巷”经营酱油、醋的个体经营户。2004年初,他成立的柘城清君调味厂经过严格的资格评审考核后,获得了首批生产许可证。由于产品质量好,本应快速向前发展,可是资金却成了绊脚石。到银行去贷款,人家看他们规模小,风险大,任他怎么说也不肯贷给他。一次,柘城县质量技监局监督股长边国瑞到企业调研时,吕新义把这件事告诉了边国瑞。令吕新义想不到的是,边国瑞把这件事向柘城县质量技监局的领导认真作了汇报,并提出了为重点企业融资的设想,当即得到了局长周文恺的支持。于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柘城县质量技监局在信用社和企业之间不停地走动、联系,争得了当地信用社的支持。信用社、质量技监局和企业探索并建立了两户保一户的贷款扶持企业机制。2004年12月26日,第一笔贷款10万元划到了吕新义的账户上,他激动得一宿没睡。此后,柘城县局又在全县食品行业成立了“企业联保协会”。第一批加入协会的6家企业,在10个月内,先后从信用社贷款800多万元。企业有了这救命钱,又有质量技监部门的护航,何愁得不到发展。

  吕新义过去的工厂是一个只有1300平方米大的手工作坊,而现在新建的厂房占地34000平方米,并且设备全部得到了更新;实行企业联保前,年产值仅有300万元,现在,年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吕新义欣喜地告诉记者,他今年投资500万元上的高科技回流醋和天然食用色素两个新项目,现在已成功和市场对接。

  更让吕新义和他一起受益的厂长经理们感动的是,河南省质量技监局局长包建民到柘城县检查指导工作时,得知了柘城县局成立“企业联保协会”这一新鲜经验。他在参加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代表座谈会上动情地说:“我也当过几年厂长,深知企业资金紧缺的苦衷。质量技监部门能和企业一起破解贷款难题,充分体现了两者之间的鱼水关系。柘城县局用创造性的工作拉长了服务企业的链条,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服务企业的一大创举。”

  包建民在离开柘城前,吕新义紧紧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企业能有今天的劲头,都是质量技监部门作风务实、心贴心帮扶的结果啊!我们非常感谢质量技监局,感谢有您这样的好领导。”

真情的回报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9月9日,河南卫华集团厂区阳光明媚,彩旗飘扬,一派节日的景象。 卫华集团的200多名员工列队于道路两旁翘首以待,做了18年中国名牌梦的卫华人,这天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董事长、总裁韩宪保从北京捧回了金灿灿的中国名牌产品奖牌。

  这是一个让人称奇的典范———

  长垣县中原圣起有限公司生产的起重设备跨出国门、远渡重洋。9月初,一台由该公司生产的250吨桥式起重机将越过大西洋,发往非洲的刚果英布鲁水电站。据了解,这是继2004年该公司出口至越南太原钢厂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后,又一台以其产品性能、起重吨位均位居国家出口产品之首的起重机。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11月中旬,长垣县被国家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起重机械之乡”的美誉。

  起重行业是长垣县的特色产业,全县从事相关起重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有500多家,100吨以下的起重机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年产值由2000年的两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0亿元,年税收也由2000年的1000多万元增至1.2亿元,成为长垣县产值最高、税收最多、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

  一个不知名的小县,何以会形成这么大的一个起重机械生产、加工产业?知情的县政府领导和企业的厂长经理们都说,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贴心帮扶和严格管理成就了这一特色产业。

  谈及长垣县起重行业的发展,长垣县质量技监局局长李国胜说:“我在这里工作了6年,我是看着长垣县起重行业一步步走出来的。长垣县的起重行业经历了由打假到规范,由规范到创名牌的三级质量跳跃。”

  2000年以前,由于起重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较低,假冒伪劣严重,致使整个起重行业无法上规模、上档次,一直被省、市列为整顿的重点。2001年,长垣县质量技监局在全面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规模较小,无证生产,以旧翻新、以次充好生产起重设备及配件的企业进行严查重罚,一批无厂房、厂地的家庭小作坊被取缔关停。

  2002年,长垣县质量技监局着手对一些上规模的起重企业进行了规范管理。针对企业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特点,该局邀请国家及省内专家举办培训班,对企业的厂长、经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他们走上提高质量、争创名牌、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轨道。对危及这些企业发展和声誉的制劣售假行为,该局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假保名优工作,对制假售假者保持高压态势。近几年,共办理起重机械打假案件500余起,为名优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长垣县质量技监局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企业的上档升级和实施名牌战略上,对一些规模大、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企业,引导、帮助他们走争创名牌之路,实施更大级别的质量跳跃。通过建立质量奖励机制,发挥名牌产品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等激励措施,推动众多的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参与到争创名牌产品的活动中来。

  2006年9月,名牌之花在长垣绽放,起重机械生产企业一举拿下一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两个河南省名牌产品,成为全省一年中获得名牌数量最多的一个县。

参与式管理

  在河南郑州国华食品有限公司,经常有几个身分特殊的人员出入在该公司的化验室、生产车间、仓库。他们像其他工作人员一样身着白色工作服,佩戴企业质量管理员胸卡,对工作也是那么执著、那么认真。

  他们不是企业的员工,而是河南省新密市质量技监局派到企业的质量监管人员。质量技监局的人为何要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去上班?这又是一个质量技监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感人故事。

  新密市是一个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市,该市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就多达215家,具有一定规模、较为规范的企业有34家。针对这种情况,新密市质量技监局局长徐流峰带领班子成员及技术专业人员多次深入到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座谈,探讨破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难题的方法。一个“参与式”监管的新思路在局领导的脑海中形成了。

  新密市质量技监局在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设置了技术服务中心,采取了定厂、定人、定责、定时的四定措施,并与新密市的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企业质量技术监督服务协议书。协议约定,新密市质量技监局有义务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凡进入企业的员工如果不经过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者,企业不允许其上岗。为保证服务企业的承诺全部落到实处,新密市质量技监局还规定,凡进驻企业的质量技监工作人员,一律挂牌上岗,且每周至少要到企业全面监督服务3次,每次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同时,在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咨询、证件办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这一做法很快就得到上级局的肯定。河南省质量技监局局长包建民到郑州国华食品有限公司调研时,了解这一新模式时指出:“食品安全监管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个新的课题,没有具体的监管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各地正在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新密市质量技监局在食品行业实行‘参与式’监管是一个有效的尝试,解决了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和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提高等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携手共管食品质量安全的新路子。”

  质量技监局参与到企业中来,企业产品的质量迅速得到提高。通过“参与式”监管,郑州国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出厂合格率由原来的93%上升到现在的97.5%。今年9月,该公司的产品又喜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9月30日,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在 《中国质量报》 9月15日一版刊登的头条文章《4年增收25亿元——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活动硕果累累》上方亲笔作出批示:“看了这篇报道,很受鼓舞。要实现农业产业革命性的进步,标准化是关键环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但创新与发展之间必须经过标准化这个桥梁才能广泛转化为生产力;全球化市场贸易更需要农业的全过程标准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也需要农业标准化。希望有关部门更加努力,走出一条河南农业标准化之路,为河南从农业大省走向农业强省,经济大省走向经济强省作出重要贡献。”

  一个个典型,一篇篇报道,记述着河南质量技监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成就,省长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标准化的光明,看到了农业大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省长希望的,正是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努力做到的。

小辣椒 大名堂

  9月1日,在河南省临颍县王孟乡陈留西村村头的桓基冷库院内,车水马龙,辣椒交易异常火暴,来自广东、湖南的商户正将当地有名的傻大个牌辣椒装车外运。看着这红火的场面,菜农刘大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自言自语地说道:“没想到我们靠标准化种植的辣椒这么吸引人,不但在本地有市场,外地的客商也来抢着买,而且价格也比过去高出这么多。”

  是谁致富了乡邻?当地的老农异口同声地说:“是质量技监局给我们实施的农业标准化富了俺农家。”

  临颍县王孟乡是蔬菜种植大乡。近年来,该乡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为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临颍县质量技监局牵头,组织农业、科技等部门成立了帮扶小组,为该乡制定了蔬菜标准化发展规划,细化操作规程,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2002年以来,该乡先后注册了傻大个等辣椒品牌。帮扶小组还对种植户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操作、统一供应农资、统一实施管理,确保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全乡已建成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示范面积达800公顷,建起大型冷库8座,带动蔬菜种植户4000多家。

  由于该乡通过标准化生产的辣椒个大肉厚、品质优良,所以备受省内外商贩青睐。现在傻大个牌辣椒已成为广州、深圳、长沙、香港等地超市净菜专柜的抢手货,价格比其他产品高20%,年销售量达2300吨,每0.06公顷就可收入2500多元。丰收的农民们怎么也想不到,小辣椒里的名堂可真是不小。

小西瓜 大发展

  5月25日,平凡而又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河南省中牟县瓜农荀军富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他获得了今年中牟西瓜节上的“瓜王”称号。他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俺辛勤劳作的结果,更是标准化种植的硕果呀!”

  提起中牟西瓜,很多人都知道,它以质好味美而扬名。但由于没有足以证明其品质特色的标准,再加上市场上缺乏可供消费者识别的中牟西瓜标志,致使外地的劣质西瓜鱼目混珠,极大地损害了中牟西瓜的声誉,影响了中牟西瓜的销路,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面对市场严峻的挑战,中牟县质量技监局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从2003年起,中牟县质量技监局以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为载体,以推广标准化种植为突破口,以提高西瓜品质及知名度为目标,竭力地给瓜农提供标准化服务。

  瓜农们都知道,近年来,中牟县质量技监局在推广农业标准化上没少对他们进行宣传。为提高西瓜的品质,中牟县质量技监局组织人员与农业专家联合,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瓜农按照标准化的规程进行田间管理;为提高西瓜的知名度,在该局的协助下,中牟西瓜取得了国家标准委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依照国家标准委“准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授权,印制了《无公害西瓜检测标签》,使中牟西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中牟县局还牵头组织成立了中牟县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协会,经协会申报,使中牟西瓜获得了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结束了中牟西瓜无名无牌的历史。在此基础上,中牟县局还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西瓜节,以“瓜王”评选活动为载体,更激发了瓜农们种植西瓜、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

  小小西瓜,带动了一个农业产业,促进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大发展。

小蒜头 大产业

  走进河南省杞县农村,听到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种植大蒜的收入了。一看他们的高兴劲,就知道他们今年通过标准化种植的大蒜又喜获大丰收。

  在杞县葛岗镇楚寨村,村民张建国正在村头和乡亲们算账呢。“我们今年采用标准化种植的大蒜个大、皮白、不散头,投入的费用也由以前的每公顷4140元降到现在的2970元,每公斤市场价格也增加了0.85元。”

  杞县位于豫东平原的黄河冲积扇上,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该县的大蒜更是美名远扬。早在2000年,杞县就注册了金杞牌大蒜商标,2002年5月,金杞牌大蒜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杞县被确定为省级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大蒜被列入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截至目前,该县拥有冷库290座,大蒜深加工企业86家,销售企业360家。每年直接或间接出口的大蒜及大蒜产品8万多吨,远销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仅此一项,就创汇2400多万美元。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他们想到更多的是质量技监人不辞劳苦的身影。

  为了推行大蒜标准化生产,杞县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此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质量、定奖惩的工作责任制。杞县质量技监局更是一马当先,及时编印宣传资料,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的有关知识、政策及发展前景。同时,建立了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体系,通过典型带动、示范推动,深刻教育和引导了农民的标准化种植意识。

  为确保大蒜的质量,杞县质量技监局编制了大蒜农作物种植操作规程,先后制定了7项地方标准规范。在大蒜生产管理过程中,杞县质量技监局指导农民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并对大蒜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把好生产基地的质量关、施肥关、检验关等,确保了售出的大蒜完全符合无公害产品的标准。同时,该县质量技监局因势利导,使杞县大蒜产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新模式,为大蒜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标准化工作大跨步

  原阳大米、杞县大蒜、中牟西瓜、四大怀药、灵宝苹果、新郑大枣……一个农产品品牌里,就有一段用农业标准化演绎出来的佳话。眼下,在中原大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已达到55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的数量已发展到59个,农业标准化每年给农民增加的收入多达数亿元。河南龙云集团、河南永达集团、河南华英集团等农业标准化龙头企业和上百家形形色色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靠着强劲的辐射功能,把标准化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中原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农业标准化给他们生活带来的阳光。

  然而,作为全省农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河南省质量技监局,推进和实施标准化工作的力度仍在继续加大。12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工作会议,会上公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将要颁布、实施的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称赞说,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标准化工作,使标准化工作在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国作出了典范。

  如同服务企业工作、农业标准化工作一样,2006年,河南省质量技监局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名牌培育硕果累累,今年有14家企业的17种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使河南的中国名牌产品数量达到47个,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首位。全省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为86.8%。特种设备安全形势良好,事故明显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77%,死亡人数下降8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河南省质量技监系统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安定中,所具有的高度的责任感、高度的服务意识,正如当春知时的春雨,滋润着大地,将中原人民带进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

作者:宋晓霞 孙中杰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