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的噩耗接连不断,尤其是“红心鸭蛋”事件波及甚广,给国内蛋禽养殖业蒙上一层厚厚的寒霜。不过,凡学过辩证法的人都知道:世界上的事情,无不存在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玄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客观条件理顺,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也就是说,当“好蛋”被“坏蛋”所害之际,痛苦的蛋禽业也可能会发现一条新路。
很快,媒体为我们找来“榜样”。在德国商店里,每一只鸡蛋都有自己的“身份证”。鸡蛋通常被装在硬纸盒中,每只鸡蛋的蛋壳上都被打上红色编码,如“2—NL—4315402”。这组编码中,最前面的数字必定是由0至3,以区分产蛋母鸡的不同饲养方式。“0”是绿色鸡蛋;“1”表明下蛋的母鸡是露天饲养场放养的;“2”表明蛋是圈养母鸡生的;“3”则表明产蛋的是饲养在笼子中的母鸡,它们的生长环境最差。编码的第二部分代表鸡蛋的产地。比如DE代表德国,NL为荷兰。最后的一长串数字则是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舍编号。有了上述编码,不仅营养价值或质量的高低可以一目了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更重要的是,鸡蛋只要存在丁点儿质量问题,有关部门就会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鸡笼子,将“肇事”的母鸡“绳之以法”。专家称,做事严谨的德国人为鸡蛋设立的这种“身份证”制度,不仅可以确保蛋品的质量,同时还促进了养鸡行业的标准化管理。
令人欣喜的是,面对“德国师傅”的演示,国内有关方面学习的动作较快。据悉,中国鸡蛋也将拥有“身份证”。像产地、生产日期这些“身份证明”,今后都将被直接喷涂在鸡蛋壳上,以便随时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媒体报道,我国首部鸡蛋国标有望年内出台,届时不仅鸡蛋的外壳、蛋白、蛋黄等感官指标有规定,鸡蛋里的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也规定了最高限量标准。据专家介绍:影响蛋品质量内在指标的因素,主要是细菌超标、重金属污染、抗生素残留等。新的国家鸡蛋标准出台,必将成为鸡蛋走上餐桌的一道“安检门”。应该说,从确保食品安全,实施有效监控的意义看,或许普及“身份证”是一条明确出路。今后,如果能让每只猪、每头羊、每条鱼甚至每捆青菜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一旦发生问题,执法部门和消费者可以追根寻源,轻易找到它的“出生地”,那么,广大消费者所担心的“进口”忧患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食品安全,责任齐天。事实上,一些有责任感的企业早就在做这项工作了,他们通常会给自己的蛋品喷涂上厂址和品牌。但有消息说,由于技术简单,一些造假分子正在效仿这个手段,将自己的假货也包装成真假难辨的“名牌”,让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由此想到,坏事能变成好事,这是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我们更应注意的是,假如好事办得不妥,也可能会转变为坏事。给各类食品办理“身份证”,既是个浩大工程,又是个精致工程,只有利用高技术和监测手段,随时甄别和打击那些拥有假“身份证”的产品,才能让市场上的“好蛋”扬眉吐气,而那些害人的“坏蛋”只能走自生自灭之路,直至发臭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