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中国产畜禽的耳朵上将带上一种识别标志,终身可被查询和监管,带上耳标“身份证”的畜禽产品将给百姓一道“科技保险”。11月29日,农业部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合作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一项重大工程正式启动。
根据合约规定,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农业部与中国移动将密切合作,以新型的牲畜耳标为载体,以现代移动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身份识别、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查询,实现从牲畜出生到屠宰各环节的一体化全程监管,使动物养殖、防疫、检疫、监督有机结合,达到对动物疫情的快速、准确溯源,对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处理,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强化畜禽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管理。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底,这一“动物标识溯源系统”率先在北京、上海、四川、重庆4省(市)进行试点,明年开始推广到全国各地,届时百姓将可用手机随时随地查畜禽产品电子履历,放心消费禽畜产品。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指出,“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建设的目标,一是建立禽畜标识生产、供应和监管网络;二是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防疫、检疫管理电子信息监督管理系统;三是建立快捷、准确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监管体系,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告诉记者,“动物标识溯源系统”是中国移动与农业部的第一个合作项目,中国移动将竭尽全力调配全网资源保驾护航,以优质的网络和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建设与运营任务。
据悉,“动物标识溯源系统”是利用专用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通信网络、业务系统平台,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数据汇总到中央数据中心进行统一高效管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项目前期,中国移动将积极配合农业部进行全网平台、系统的搭建和现网业务测试,协助农业部完成终端技术标准制定、终端选型和其他相关技术工作。项目平稳运行后,中国移动将和农业部一起进行深度开发,将动物及动物产品数据的应用延伸到社会公众服务领域,通过采用防伪、防篡改的电子检疫等技术,使3亿多的手机用户无论在超市、肉品专业店,还是在菜市场、普通小店,都可以随时查询动物饲养与安全监管等信息,查询售卖点的肉食是否经过检疫,保障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和安全食品。
现代网络技术和识读技术是实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快速溯源的现代化手段。国家首席兽医师、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认为,“动物标识溯源系统”从我国实际出发,用移动解决方案,克服了使用电脑和固定通信网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的局限性,使数据采集更加高效。
贾幼陵介绍说,当畜禽一出生,兽医就会给它戴上一个内设二维码标识的耳标,以此记录每一次疫苗注射、防疫检疫的情况。在畜禽异地运输、屠宰消费过程中,从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过境检疫合格证明到目的地检疫合格证明,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移动专用智能终端和移动通信业务平台与中央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从出生到饲养、防疫、检疫、屠宰等管理和监督工作贯穿起来的全过程数据网上实时管理。贾幼陵指出,此举对规范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和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监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