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从1.45%看企业竞争力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今年的国产500强与前几年历届500强相比,尽管在企业规模和利益增长方面有所进步,但粗放型企业较多、大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

  比如重化工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征表现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重化工工业迅猛增长的格局,说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的转变。有专家认为,长此以往,这种增长模式不仅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而且还会给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而在企业规模方面,虽然通过自身发展和兼并收购等手段,国产500强的规模都展现出扩大的迹象,但核心竞争力却仍然不强,创新能力尤其薄弱。一个最新的数据是,本届500强当中411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1.45%,比2005年增加0.25个百分点,而根据国际上的通行标准,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5%,企业才有竞争力,2%只能勉强维持,1%就难以生存了。

  从总量指标上看,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尽管中国企业在营业收入、资产增长率指标上高于世界500强,但在利润总量增长率指标上,世界企业500强远远超过中国企业500强,显示两者的盈利能力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企业500强中大部分行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这其实说明,中国的500强还需在“大量”的优质上下工夫。

  同样的一组数据: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资产规模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7.1%;而在利润总额方面,中国企业500强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6.6%。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的评点,与世界500强相比,我们的500强投入多,收益少,干得多,赚得少,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而品牌就意味着品质;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而技术就意味着对产品核心层的管理控制。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一些企业还存在着对资源和劳动力过于依赖,其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世界产业链条中仍处于附属地位的尴尬局面。 要改变这一现状,中国企业必须将更大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精心制造上,在产品的品质上多下工夫,而绝不应该是资本的规模和员工的数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的国产500强绝不是一个“光荣榜”,而应该是中国企业解剖自我,寻找并发现自身问题并奋起直追的一个标本。
作者:相晓冬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