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任何食品安全问题,从政府监管部门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销售者,从媒体到社会大众,大家必须保持一种清醒而理性认识:食品安全问题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必然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更要有最终赢得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此基础上,针对单一食品安全事件,既要有用重典、下猛药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手段,也要有实事求是和区别对待的科学态度。
如果缺乏这种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必然会面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食品安全事件也会“按下葫芦又起瓢”;而一旦出现问题食品,政府监管部门往往无的放矢,“一粒老鼠屎,端掉满仓粮”,消费者则采取消极的禁买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因一种问题食品引发整个相关食品行业危机的现象便难以避免。我们已经看到,刚刚发生的“多宝鱼事件”正在使多宝鱼产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而此前的“红心咸鸭蛋事件”也已经让整个鸭蛋产业遭到重创。
始终保持实事求是和区别对待的科学态度,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与守法农产品生产者的吃饭生存问题之间的关系。正如有人所说,食品安全事件受害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那些辛勤劳作的守法农民,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农民生产作为食品产业链中最初的一环,每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客观上都造成有关的农产品滞销,其后果是不但违禁者寸步难行,而且拖累了大量的无辜农户,不断重复着“一人感冒,全家吃药”的悲剧。
仔细分析以上两例事件以及其他类似的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使用违禁药品的事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这些事件都是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和农业科技相对滞后的现实结果。而大多数违禁事件,也都是在现有的农技水平难以满足生产者防病、增产要求的情况下产生的。也就是说,只有认清了以上矛盾,才能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加强对生产者生产过程的规范和监管的同时,花大力气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让科技在农业的增产与安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才是具有长远性和关键性的治本之策。
事实上,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除了大量的情绪化的批评,我们还能听到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理性的声音。比如在由“多宝鱼事件”引发的关于中国渔业发展之路的大讨论中,既有针对水产品市场不健全的现状,提出从育苗到养殖、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设立门槛,加强市场准入立法、执法,尽快建立健全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的呼吁,也有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直指中国渔业科技创新滞后、相关科技知识普及不利等深层问题,建议加大渔业科技创新投入,完善传递和接受新的、实用的渔业技术知识的各个环节,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的呼声。这是我们希望听到的声音。
值得庆幸的是,新出台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针对我国渔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性的指导建议,这为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良方”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从发展目标上,《规划》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渔业,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今后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严格执法为保障,促进渔业经济、生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内容上,《规划》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渔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出了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主攻方向,突出了加强资源保护、提高质量安全等渔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强调解决渔民维权、渔业生产力安全等渔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要求正确处理渔业发展与资源养护、渔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力求构建成“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渔业发展新局面。《规划》特别强调,要把渔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建设,使其成为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力。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每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但我们必须要抱一种弊中求利的积极态度,通过单一事件发现行业深层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由此推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