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上医院;车坏了,去修理厂。没想到,“看病难”竟然由人传染到汽车的身上。根据一份AC尼尔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车主每月养车成本平均1120元,其中油钱、停车费和维修保养占据了大部分。至于维修费用占多少比例?目前尚缺准确数字。但司机都知道,车子买回家,就得和一个“修”字纠缠不清。
时下,汽修业普遍存在定价混乱、配件来源不清、“手术费”没谱儿甚至 “一口价”的霸王现象,个别修车行简直成了没底儿的“井”。北京一位车主的桑塔纳才在修理厂放了两天就提出来了,可是清单上却打印着耗费280个修理工时。还有,同一车型同一零部件,不同的店所需“手术费”大相径庭,令许多车主无所适从。至于欺生宰客、偷梁换柱、小病大修、以假充真等伎俩,更是维修业的通病。总之,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做不到的。问起车主的修车经历,不少人都回答说,几乎每次修车都有被“抢”的感觉。显然,汽车维修业的混乱局面,和一个充满朝气的汽车大国地位不吻合。
在中国,当汽车有个“头疼脑热”的毛病,甚至是一般日常保养,车主会立刻想到4S店。然而在汽车文化成熟的国家,这却被当成一种奢侈行为。因为那里的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远远超出中国车主。比如,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普通消费者谈起ESP(电子稳定装置),可能比我们国内销售店的专业顾问还要透彻。也就是说,在欧美消费者眼中,汽车已经没剩下多少“神秘性”了。所以,一旦爱车出现小故障,国外有车一族都习惯自己动手修理,或者买来零部件进行更换。当然,除了勤劳自信的秉性,和人家良好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也密切相关。国外汽配市场大多推行超市连锁经营的模式,品牌管理规范,价格透明。据专业人士说,在欧洲国家,大部分零部件都提供三种报价:一是原厂报价,二是副厂报价,三是修复件报价。三种配件的报价不一,保质期也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这样一来,修车保养的DIY(英文“自己动手做事情”)之风越刮越盛。当然,发达国家修车时昂贵的工时费,以及维修店提供设备、场地的方便条件,也是让驾车者转向DIY的原因——毕竟能省不少钱。
让中国车主DIY,必须创造一个舒心的环境。这需要职能部门采取措施,下大力气整顿汽车“医疗市场”,狠狠打击汽配假冒伪劣产品。汽车业的责任也不轻,可以为顾客组织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修车技能。必要的话,还可以向他们出租小型维修设备。那么,对缺乏动手能力的车主,又该怎么办?业内人士支招:首先,选择一个优质的4S店,成为其忠诚客户,这样既能享受各种打折,又常有免费检测的机会,同时也方便索赔。其次,维修单位晚间不忙时,收费较低。您如果有时间,尽量多做预约服务。最后,在一家优质店里建立维修档案,了解各种毛病,并跟定一位好技师。话说到这儿,修车和看病几乎没啥两样了———事实上,每位患者都希望选择一家水平高的医院,并和那里的“好大夫”交上朋友。若想爱车保持健康,先得“打造”良好的维修氛围,谁让咱们不会DIY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