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包膜控释肥行业标准呼之欲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年来我国新型肥料发展迅速,但与其发展速度极不相适应的是,到目前国内还没有缓/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甚至连各类产品的名词术语定义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使得企业生产的标准水平参差不齐。在10月29日,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肥料和土壤调整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山东金正大集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控释肥研究与应用高峰论坛上,缓/控释肥标准的制定成为与会者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缓/控释肥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应承担起行业标准制定的责任,加快包膜控释肥行业标准的出台。

  据了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2005年,我国生产化肥522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消费量达5700万吨,占世界化肥用量的35%。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非常低,使用的常规化肥的肥效只有30%左右,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提高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每公顷节约成本增加收益300元以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土壤与肥料技术处处长高祥照指出,缓/控释肥的应用能将肥料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曹一平指出,缓/控释肥不仅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经济损失及减轻不合理施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提升肥料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节约劳动,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缓/控释肥是解决科学施肥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毋庸置疑,开发生产缓/控释新型肥料已成为肥料发展方向。

  近10年来,缓/控释新型肥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期,不仅产量大幅度增长,而且品种、质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国内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缓/控释肥的发展潜力,以山东金正大集团为代表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已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并已经得到世界发达国家化肥同行和市场的认可。但是,与其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市场。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刚主任认为,出台缓/控释肥标准已经是件十分紧迫的工作。他说,目前新兴的缓/控释肥市场出现一些混乱的苗头,一些不法厂商钻标准缺失的空子,胡乱打着缓/控释肥的幌子销售化肥,损害了缓/控释肥的名声。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出各自的标准。在欧美国家,生产实力强的缓/控释肥料生产企业起到了行业先锋作用,他们通过不断研制更新自己的产品技术和品质标准,引领着整个缓/控释肥发展的风向标。论坛上,专家们提出,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缓/控释肥标准的制定应确立企业的核心作用。

  金正大集团作为我国控释肥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和世界上产能最大的控释肥生产企业,积极参与了我国包膜控释肥行业标准的制定。他们与清华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校及权威机构建立长期技术合作与交流,将目前世界最领先的控释肥技术转化为能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大田作物肥料,使该项技术和产品保持世界同步水平。该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认为,标准对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有了行业标准,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自率,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市场监管、维护正规企业的利益和市场秩序提供了武器。

  “界定缓/控释肥的概念定义一定要科学、严谨、慎重,不给不法商企钻标准空子的机会,让标准真正起到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中国植物营养学会会长李家康教授建议,对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都比较成熟的缓/控释肥种类优先出台行业和国家标准;对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采用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逐步建立健全缓/控释肥的行业和国家标准。尽快出台缓/控释肥标准,对规范企业标称、标识,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执法提供依据,具有很大意义。
作者:高海波 韩维阳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