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部门作为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主力军,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质量品牌建设为有效抓手,不断提高质监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近年来,我局突出“三个着眼于”,在推进质量振兴,打造品牌强市工作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着眼于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形成打造品牌强市的工作格局
1.进一步增强打造品牌强市的责任意识。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名牌19个,浙江名牌59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我市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拥有名牌数量较多的县级市之一。作为质量品牌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致力于实现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名牌经济的转变,实现由名牌大市向名牌强市的转变,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2.进一步明确打造品牌强市的总体目标。在我局的努力下,市政府印发了《诸暨市名牌发展规划》、《诸暨市重点区域名牌发展规划》,通过进一步提升县域整体品牌、产业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这三个层面品牌,抓好“四个一批”企业(扶植一批龙头企业,提升 一批名牌企业,带动一批优势企业,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健全优质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有序的人才交流体系、强大的技术保障体系和可行的质量信用体系这五大体系,争取到2010年,培育中国世界名牌产品4个,分别争创中国名牌30个、浙江名牌80个,引进国家知名品牌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100个以上,规模企业和“苗子”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品牌经济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3.进一步健全打造品牌强市的工作机制。质量品牌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市政府成立推进质量振兴,打造品牌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兴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打造品牌强市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名牌培育、名牌创建、名牌经营、名牌企业扶持和名牌建设服务五大工程,对创新质量管理、经营品牌、集约发展、做大做强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扶持。我局组织中国名牌企业在报纸媒体进行企业形象集中展示,组织省级以上名牌企业向全社会发出“推进质量振兴,打造‘品牌强市’”的倡仪。在新闻媒体开辟“推进质量振兴,打造品牌强市”宣传专栏,发行《质量兴业 名牌强企》一书。从而形成了政府重视、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机制。
二、着眼于提升名牌经济的贡献率,探索名牌发展的内在规律
1.培育名牌——以质量为基础。一是引导企业确立以质量为内涵的名牌观念。通过牵头举办品牌高层论坛、召开创牌工作培训座谈会和评选创牌工作先进单位等措施,引导企业进一步确立质量品牌观念。二是帮助企业加强质量基础性工作。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广泛推行ISO9000、ISO14001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企业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全市有40家企业90个产品项目采用国际标准,有400家企业建立计量检测体系,近60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三是完善质量服务手段。在袜业、珍珠、五金等特色工业园区建立质监中心所和质量检测中心,在全市镇、村两级建立基层质监员队伍,开展重点行业质量指数分析,建立质量协会基层分会,为品牌培育质量提升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2.提升名牌——以创新为动力。一是技术创新。重点引导名牌优势企业提升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抢占技术标准制高点,促使名牌产品由制造加工型向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型转变,企业品牌经营由产品型向科技创新型、自主品牌型转化。目前,菲达集团已成为全国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净化设备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海亮、盾安、洁丽雅、万安等14家行业龙头企业已成为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行业标准的掌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了企业品牌的提升和行业龙头地位的形成。如海亮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和世界第五大行业企业。二是管理创新。在引导企业实施ISO9000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宣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出台《诸暨市市长质量奖审定和管理实施细则》,向5家优势企业首次颁发市长质量奖,在全市范围内树立一批卓越绩效企业。三是机制创新。重点是引导企业以知名品牌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名牌产品发展的规模经营优势。如步森集团利用中国名牌产品优势,收购兼并了两家外地企业,迅速发展了21家国内分公司和两家海外子公司,步森品牌以8.54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品牌500强行列。
3.经营名牌——以效益为中心。一是做好名牌文化的构建文章。我们帮助3家珍珠产业中国名牌企业挖掘珍珠文化底蕴,确立文化定位,大大提高了珍珠产品的附加值和行业整体效益。二是做好名牌营销的拓展文章。如国内服装行业知名品牌企业太子龙服饰公司建立品牌管理中心,开发ERP管理系统,在石狮、广州等服饰信息前沿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促进了企业产、销、利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30家服装企业之一。三是做好名牌扩张的推动文章。如全国毛巾行业龙头企业——洁丽雅集团获得中国名牌后,依靠企业实力和名牌知名度相继收购了湖北省3家轻纺企业,实现了名优企业的规模、效益扩张。
三、着眼于提高特色产业影响力,寻求区域名牌发展之路
1.因块制宜,明确区域名牌发展方向。牵头实施《诸暨市重点区域名牌发展规划》,把全市特色产业区域名牌划分成国际性区域名牌、全国性区域名牌和潜力型区域名牌三个层次,开创以产业集聚、专业分工、质量美誉为明显特征的区域名牌发展模式,促进特色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2.加强引导,发挥优势名牌集聚效应。建议市政府在土地、税收、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科技进步等政策方面对规模企业创建优势名牌给予重点倾斜。同时,采取设备租赁模式、分公司运作模式、产业前延后伸模式和虚拟生产联合体模式,积极引导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以名牌优势吸引中小企业加盟,进一步发展区域强势名牌。
3.突出重点,强化区域名牌整体优势。大唐袜业、山下湖珍珠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特色,分别是中国袜业之乡和中国珍珠之乡。为加快大唐袜业区域名牌的发展,参与制订《打造国际袜都实施纲要》和《大唐袜业发展规划纲要》,帮助注册大唐袜业品牌及图案标志。同时鼓励企业使用大唐袜业区域名牌,利用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等平台推广企业名牌,引导企业加大在中央级和境内外媒体的广告宣传力度,迅速提升大唐袜业区域名牌。到2010年,大唐袜业将基本建成国际袜都。为大力提升山下湖珍珠区域名牌,建设淡水珍珠国家农业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制作淡水珍珠分级国家标准标样,加大《养殖珍珠分级》国家标准的宣贯力度,提升省级淡水珍珠检测中心。我们会同市政府举办中国名牌·中国珍珠新闻发布会、中国珍珠节和中国淡水珍珠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目前,占地86公顷、总投资达10亿元的国际珠宝产业链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启动,为打造国际淡水珍珠产加销中心奠定了基础。
下一阶段,我局将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以质取胜的理念,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发展、保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促进全市产品质量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