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要让质量真正把市“兴”起来,做好名牌培育工作必然是其题中应有之意。换句话说,名牌培育是质量兴市这盘棋局中的的一步关键棋。
9月6日,2006年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区)名单“火热出炉”,本报记者从名单中选择了三个区,对他们在名牌培育方面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整理,看他们是如何走好名牌培育这步棋的。
从2002年开展质量兴市工作以来,重庆大渡口区政府就一直以“品牌带动战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把质量兴区与扶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大渡口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该区把名牌培育工作的目标定位为“培育一个名牌,带动一个产业”,充分发挥名牌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经过4年努力,该区的小南海水泥、科而士皮鞋等一批名牌企业已经成长为该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渡口区质量兴市的最新成绩是该区的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无捻粗纱荣获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该区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1998年,厦门市思明区就开始了质量兴市,如今他们已经进入了质量兴市的第二阶段——名牌兴市阶段。2005年,为了更好地激发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思明区大大提高对名牌企业的奖励幅度:对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的奖励金额分别由原来的20万元、8万元和5万元,提升为50万元和20万元。另外,思明区还制定了《思明区实施名牌战略培育计划表》和名牌战略企业档案,对列入计划表的企业进行定人、定点、定期跟踪帮扶,随时掌握企业创名牌动态和名牌战略推进情况。该区政府还专门组织专家到这些企业现场指导创名牌工作,通过与这些企业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提高这些企业的品牌意识,明确今后名牌发展方向,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创建名牌的信心。
从2004年开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提出了“发展中创名牌,提高中保名牌”的名牌培育理念,用一“创”一“保”来指导名牌培育工作。一方面,区政府对已有的名牌企业进行大力宣传,在《武进日报》专门开辟了《名牌之路》专栏,让2004年新创的省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逐一亮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从2004年起,武进区委、区政府还将对该区新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江苏名牌产品的奖励额度提高到50万元、30万元。2005年,该区政府仅奖励名牌产品一项就发放奖金600多万元。另一方面,武进区政府全力扶持了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宽、前景好的企业,该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动帮助企业完善质量、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目前,全区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争创名牌的企业梯队,保证年年有名牌,岁岁都进步。
上述三个区的经验说明,名牌培育无捷径可言。只要政府部门不急功近利,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名牌培育、激励计划,把名牌培育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用耐心和智慧来培育名牌,就不愁走不出一步“好棋”。
也许,要走好名牌培育这步棋,并不在于下棋人有多么高深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做到心中有数,落子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