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某知名企业向中消协投诉,称有人利用该企业多年前废弃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再起炉灶建立了所谓的“维修中心”,并在接到消费者的报修电话后,派人进行检修服务,借机收取高额费用。
据中消协了解,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类似的投诉以前也有,不法分子通常的手法是:选择弃用时间较长的企业客服电话,钻商品超过“三包”期不能免费修理的空子;如商品尚在“三包”期内,他们则以各种理由推掉这份“业务”,或者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再收费。当消费者对维修人员的身份或票据质疑时,他们往往以受生产企业的委托为理由解释。这些假冒维修点的另一个特征是:收费高、技术差,使用的配件质量低劣。
为此,中消协近日特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时,可通过当地“114”台查询经营者的真实身份后再做决断。同时,建议提供售后服务的企业注意以下事项:
一、保持客户服务电话的稳定性,如变更对外公开的客户服务电话,应尽量扩大社会公告的范围,并要求电信公司延长原号码的“冷冻期”。必要时,企业可买断该号码的使用权,不给不法者可乘之机。
二、定期对已经弃用的客户服务电话实行回查,确保没有被非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