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发生部分消费者因食用餐饮企业加工销售的福寿螺引发群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事件,随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发现类似病例。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卫生部门纷纷采取紧急措施,主动搜索病例,组织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监测工作。质检、工商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工作,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目前,事态已得到有效控制。
与以往食品安全事件不同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引起市民恐慌和市场波动,而“行动迟缓”、“标准滞后”、“检验能力低下”之类针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批评也未见诸报端。这是一种值得欣慰的现象。我们看到,广大消费者已变得理性而成熟,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形象也有了极大的提升。而能够产生这一良性结果,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及时启动了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去年以来,新问题屡有出现,一些国际国内知名的企业也被发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能否切实解决食品质量安全卫生问题,已成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是否真正为民办实事的标尺,成为是否具备应有的行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体系,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等各领域问题的全局控制,在食品安全领域充分行使职权,在保障人民的食品消费安全方面有所作为,成为摆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2005年开始,包括质检、工商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制定了处置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落实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和人员力量,结合各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特别是在处置市场突发事件中,各级有关部门利用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和网络体系,对有问题的食品及时采取下架控制、追根溯源、强制退市、发布消费警示等监管措施,有效地防范了不合格食品和有害食品在市场的蔓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经受了考验。而此次“福寿螺事件”再一次证明了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有效性。
事实上,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对政府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的重大考验和演练,最为严峻的,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在危急状态下,政府能否迅捷有效地做出反应,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有效率地实施危机管理,提供社会安全和秩序方面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公民免受恐惧和危害,都是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容。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公信力是其执政的依托,如果缺少了公信力,政府就因缺乏民意而丧失行政能力。
政府公信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数,是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情况,即是否尊重公民知情权、保证公共信息的公开性、及时性和畅达性。在现代公共资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政府信息如果不公开,一是必然造成其他传播渠道的流通和谣言、小道消息的传播;二是正因为在危急状态下,公民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处境遇和预期态势,信息不公开必然加剧人心恐慌,造成社会混乱。而食品安全预警保证了事件信息流转的公开性、透明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尽管在历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政府公信力都经受了巨大的挑战,但各级政府正是以高度负责的积极作为和科学精神,在每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充分肯定,责任政府形象耸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赖度明显增强。除了单一制的组织体制、快速的社会动员能力在危机管理中得到很好发挥外,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置(包括对各类责任事件吏治整肃措施)体现了置人民安危于第一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价值理念。
客观地说,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正按照实际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供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同时以制度切实约束各级政府部门正确使用其手中的公共权力,将进一步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