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凭借“一票换乘”在各条轨道交通间轻松转换时,是否想过货物也应在不同的运输方式间实现“零换乘”?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获悉,上海市标准专家正在起草的《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多项国际标准,即将为货物实现运输方式“零换乘”提供技术保障。
据了解,我国的物流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约为20%,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却在GDP的15%以下,有的更是接近10%。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物流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上存在障碍。
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将物流标准作为新时期下的标准建设重点,为不同的物流企业创造“共同语言”。上海市依托人才优势和地理优势,已全面开展有关物流标准的研究,以物流标准化为主攻方向的上海市现代物流标准化研究所也将于本月正式挂牌。目前,一部分研究成果已渗透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例如上文提到的轨道交通“一票换乘”,表面是解决了乘客换乘不同轨道交通需重新购票的问题,其实质却是统一了各条轨道交通上的读卡标准。如果用物流的眼光把乘客看作运输过程中特殊的“物”,就可以发现,读卡标准统一保证了“物”在不同方式、不同线路转运时的无缝衔接。而只要将读卡标准推而广之,就在公铁联运、河海转运上实现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上的顺利过渡,保证物流高效运转。
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透露,除了制定各类物流标准,收集其他国家的现有物流标准也成为帮助企业提高通关效率的重要举措。在近期整理成册的《现代物流产业常用标准目录汇编》中,罗列了200多项与现代物流业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涉及基础、信息、设备、技术等各个方面。根据以上标准的提示,企业在走出国门做物流时,就不会因为“语言不同”而被拒之门外。此外,收集国际上的最新标准还能为我国制定相应标准提供参考,以缩小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