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钱就可买一只烤鸡,13元钱就能搬走一箱酸奶……在这些“特惠价”商品前,竟然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如今,不少的消费者或许都已经习惯了购买超市里的“特惠价”食品。但是,正是这种过多过低的“特惠价”商品,导致了大量食品质量的下降。这是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日前针对我国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介绍,虽然目前超市是我国食品购买环节中较为安全的地方,但超市里有些食品质量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调查发现,有的超市为了保持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又不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压低供货商的进价,而忽视对供货商所提供食品的质量控制,从而导致食品质量的下降。
让我们来揭开一些“特惠价”的庐山真面目吧?前不久,何小姐在佳华超市里发现惠氏奶粉正在搞特价销售,两罐捆绑价不过60元。而在平时,这些奶粉起码要多出15元以上。面对如此低廉的促销,何小姐当即买了5罐。到家一打开才发现全部过期了,虽然何小姐已经对该超市进行了投诉,但事情至今未能解决。
鱼快死了,菜快蔫了,肉要剩下了,便统统拿来做熟食,一点都不浪费,这是目前一些超市的普遍做法。调查发现,一些连锁超市为了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往往将一些新鲜度不佳、但还在保质期内能使用和食用的生鲜食品,作为原材料来现场加工制作食品。由于这些原材料在鲜度和各种理化指标上已大大降低,从而使现场制作的食品留下了安全隐患。
今年8月到10月,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委托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进行了超市食品安全现状调查。调查了25家超市,其中外资超市占36%,国有超市占40%,民营超市占24%,主要在超市比较集中的地区展开,包括上海、深圳、山东、浙江、广西、四川、重庆。
调查还显示,超市里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不足也导致了食品质量的下降。目前,国内超市公司对食品安全设施投入的意识相对较差,在门店食品安全设备的投入上严重不足,尤其是冷冻设施、卫生用具和消毒洗液亟待加大投入。在食品冷藏链这个重要环节中,不少超市在硬件上,或在维修上都需要加强。
此外,超市加盟店及联营、招商部分的管理也亟待加强。尤其是供应商向门店直送食品的质量监控存在缺陷。
按照惯例,加盟店70%的货物可以自行采购,30%由超市配送中心统一配送。但由于门店检测力量相对薄弱,所以有的供应商对向配送中心送货和向门店直接送货区别对待,一般向配送中心送货都能符合超市的质量要求,而向门店送货的质量标准相对降低。这也导致许多食品安全基本处于失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