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压缩机产销规模雄居国内第一、占有国内市场份额20%以上,世界名列前三甲、占有全球份额15%的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以其“产品反映人品,质量体现人格”的优秀经营理念和实践,获得过许多荣誉,其中包括国家质量管理的最高荣誉——全国质量管理奖(2002年)。这是全国空调压缩机行业唯一获得此大奖的企业。
纵观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十年发展之路,我们发现,这是一条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中立志赶超,用质量铸就的成功之路。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日立)是第一家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上海浦东的特大型合资企业。由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5%)、日本日立家用电器公司(投资25%)合资组建而成,专业生产空调压缩机。目前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全国同行榜首。
作为由中方控股、以中方管理为主的企业,上海日立在1993年创建之际,其领导层就以“质量取胜”的理念,制订了在全球范围内赶超先进,“成为最具竞争力全球供应商”的目标。十年中,上海日立自立自强,勇于创新,以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技术领先的产品、与顾客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连续5年在同行业内创造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机种最全、管理最新、效益最佳的卓越业绩。
在质量管理上上海日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上海日立售出的3000多万台压缩机,场外不良品率保持在万分之三左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领导层与经营理念
看一个企业的领导是不是重视质量工作,有没有明确的质量战略方针,不能“静止”地看,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以辨证的思维看。一句话,必须与时俱进地看。回顾上海日立成功之路,我们发现,其质量经营理念经历了四个阶段。
顾客的苛求就是我们的质量标准
1993~1994年,是上海日立的创业阶段,目标是满足尽快替代进口产品的市场需求。公司领导层以“顾客的苛求就是我们的质量标准”为理念,快上项目、抢占市场,连续实现两个“三个当年”即1993年“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1994年“当年投产、当年达钢、当年见效”。公司实现初步目标,成功地替代了进口机,满足了顾客要求。
生产顾客和自己都满意的产品
1995~1997年,上海日立进入成长阶段,目标是成为全国第一。经营理念提升为“生产顾客和自己都满意的产品”。 导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T技术,实施具有合资企业特色的“3N、4M、5S”管理方法,建立了业内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强化了以技术为先导的营销策略,成功地开发出大规格机种,满足了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公司迈上新台阶,产销规模成为国内同行业第一。
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己任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使命
1998~1999年,是上海日立的发展阶段,公司向自我挑战。以实施ISO 14001为契机,提出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己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使命”的理念,制定技术领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技术创新,开发变频机种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R407C机种,构筑“质量金字塔”,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矩阵型营销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服务,与顾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再上层楼,稳固了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
真心奉献
2000年起,上海日立的经营理念升华为“真心奉献”四个字。“真心奉献”的理念源于公司的产品空调压缩机是空调器的核心零部件,是空调器的心脏,同时也意味着最高管理者及其团队怀有一颗顾客至上的赤诚之心。“真心奉献”理念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为顾客创造价值,提供超值服务,以自己的真心换取顾客的真情,以自己的奉献换取顾客的忠诚;为员工创造机会,以人为本,创造员工不断成长和体现价值的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开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新品;为股东创造利润,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
以质量月为抓手积极培育企业文化
上海日立利用质量月,积极推行以质量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的几项重大的核心质量理念,都是在质量月活动中推行开来的,其中包括把顾客、消费者放在顶端的“质量金字塔”工程。
“质量金字塔”--传递外部顾客的需求
紧紧围绕市场与顾客这个中心提炼出的“质量金字塔”为核心的质量文化,统一了上海日立各层次员工的质量行为。
“质量金字塔”分为四层,第一层塔尖,是对顾客的承诺(质量方针,技术、质量及供货协议);第二层设计开发(检测、试验、验证);第三层,工艺技术与装备;第四层,作为金字塔的塔基,是生产作业(“3N、4M、5S”现场管理原则。“3N”,即“不接受、不制造、不转交”不合格产品。“4M”管理要素为“人、机器、材料、方法”的科学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与激励人的最大潜能。“5S”管理方法为“清除、整理、规格化、训练与纪律”,创造一个清洁、舒适、文明的生产环境。)
质量金字塔 |
在“构筑21世纪质量金字塔”的质量月活动中,上海日立实行了千人签名活动,庄严承诺:以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 “寻找自己的顾客”--传递内部顾客的需求 上海日立始终将服务水准作为重要的竞争力要素,研究服务潜在的价值。公司认为,在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与顾客的边界是产品销售服务,与供应商的边界是采购服务,这两种业务流是一种有交易的服务。而在公司内部,从采购、生产、销售,支持部门间的业务流程是一种无交易的服务。作为理念的延伸和企业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公司倡导并建立了“寻找自己的顾客”等6条共同价值观,通过顾客需求的驱动作用,将市场链两边的供方和客户以“永远服务于顾客”为宗旨有效地链接起来,使整个供应链形成一个连续、有机的整体,将源头顾客的需求有效地传导给下游的相关方,引导企业良性、健康地发展。久而久之,员工中自觉地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工作氛围,这种内在的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实现自我价值 上海日立提出了“空间理论”,即为员工创造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各级管理者都要为下属不断创造出空间,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员工的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实现。为了使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出新的能量;另一方面要不断做大企业规模为员工创造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员工都奋发向上,实现自我价值。 “空间理论”使上海日立这家视质量如眼珠的企业,格外注重质量方面的人才培养。公司培训分为入职培训、专业培训、管理培训和专业培训。其中质量专业培训方面,公司每年要请社会上的质量培训机构上门,为其员工上课。尤其是针对质量工程师考试,请来了质量工程的培训老师上门辅导,还积极鼓励员工自己报名参加质量工程师考前辅导班。此外,一旦具备质量工程师资格的,即予以格外重视,包括支持其进行工程等方面的更多培训机会,以及更多的岗位机遇等。上海日立近年来已有上百名员工参加了质量工程师课程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考试成绩。 企业社会责任 上海日立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责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使命,这种社会责任文化,把企业的发展与回报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每年的质量月活动中,都有这样的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内容的活动。 上海日立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表现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上,如在内蒙古兴建“希望小学”,在西藏建造中心卫生院,捐助等。另一方面表现在积极投身自主研发绿色先进产品上。 1996年,上海日立投入巨资筹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还分别从研究所、高等院校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并选送一些优秀的开发人员,赴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进行培训交流。1998年开始,上海日立企业技术中心壮大为“国家级”。 2001年,上海日立独立研发的新1.5匹SL系列高效节能、R407C绿色环保空调压缩机成为2003年~2004年市场主导产品。新产品替代老产品,大大减少了氟利昂的使用,保护了环境,塑造了全球空调压缩机行业的绿色形象。 管理不断创新 管理不断创新,使上海日立在生产任务不断加码的情况下,保持了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 实施了三个体系的整合 上海日立自1996年起通过美国UL和上海SAC的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后,先后通过了ISO 9001质量体系、ISO 14001环境体系、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ISO 9001: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公司每次实施新体系的认证时都注重体系间的协调一致,目前三个体系使用完全相同的文件体系框架和过程控制方法,归并了内部管理的职能和权限,共享了系统资源。三个体系的年度目标与公司经营总方针及总目标完全统一,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形成了运作经营的协调一致。 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机构 公司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机构,开展资金风险评估、管理绩效评估、财务预算管理,将质量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经营总目标的评审,保证整合型管理体系的统一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充分满足顾客、社会、相关方和员工的需要。 全员设备管理体系 1995年以来,上海日立先后8次制订并实施项目规划,在将生产能力从40万台提高到800万台的同时,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工艺、新装备,提高自动化程度,使公司整体装备达到了国际当代的先进水平。并建立了一套“全员参与,专业部门服务一线、技术管理并重”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TPM),有现场保障、预防修理、定期项目修理与大中修、物质供应、档案建立和资料收集等各子项目。还确定一批关键设备实施“零故障”工程管理,优先确保关键设施的效率。 E化管理提升服务令用户更加满意度 可以说,上海日立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创造价值。从2000年起,上海日立就开始实施第三方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并将测评指数列入公司级质量目标。第三方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显示,顾客满意度年年达到并超过预定目标,2003年上海日立的顾客满意度为81.8。 为了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上海日立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改进传统制造业,制造业与信息化的结合的E化管理,建立一个直接面向市场的服务性组织。上海日立的信息系统包括三个包括ERP系统、PDM系统、OA(行政或办公)三个主干系统。其中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系统化地管理了从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到客户服务的所有业务,从顾客信息的采集到问题的闭环归零实现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统计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通过整合并透明顾客关注的服务和商务流程,提供7天×24小时的、多语言的在线顾客服务,使用户体会到“上海日立就在你身边”。许多顾客,尤其是国际顾客,通过参加和了解上海日立内部管理和部分流程后,满意度可信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摆正数量和质量关系的3Q 3Q,是质量、数量和问题三个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
“3Q”图示说明 |
在大批量生产下,如何保持“顾客至上、质量第一”?就是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2003年质量月,上海日立大张旗鼓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质量、数量和问题”为内涵的“3Q”质量文化运动,总经理沈建芳亲自动员,讲解质量重要意义,使全员进一步明确到这三者关系的实质与关键是质量,要自始至终把“质量”放在生产经营第一位,懂得“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高举质量旗帜的企业才是优秀卓越的企业”的真谛,从而牢固地树立“质量至上、质量兴企”的理念。 UTE管理模式 也是在2003年,上海日立导入了UTE自主管理模式。 |
UTE自主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现场管理模式。集生产、质量管理、工艺、设备、成本核算、人员考核等为一体的生产集合体,也叫自主管理团队,一般以整条生产流水线来划分,与以前部门分割的管理,截然不同。
上海日立目前有这样UTE团队十多个,装配、制造部、电机制造部等都有。导入了UTE自主管理模式,同时配备内线手机、建立每天制造数据统计快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反馈,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场问题,全面保证生产区域内质量、服务和成本等目标的实现。UTE自主管理模式导入后,劳动生产率同比上升了8%,先进的管理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6 sigma开始导入
六西格玛是百万分之3.4的缺陷率。目前上海日立的质量水平虽然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并不满足,他们把“六西格玛”管理看作企业走向卓越的一种理念和方法,正在“动真格”地导入。
打造“海立”自主品牌
2002年,世界空调业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松下最后一条空调压缩机生产线在美国停产,世界空调压缩机产业完全转向中国。
“十年完成一个产业的转移”,上海日立功不可没:2003年,中国空调压缩机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其中中方持股75%的上海日立空调压缩机占有国内市场份额20%以上,产销规模雄居国内第一,名列世界前三甲、占有全球份额15%!
2004年6月底,中国制造的空调出口首次超过内销,扭转了中国大家电行业以内销为主的局面。同时报表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日立空调压缩机实现销售580万台,同比增长24%,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也超过了50%!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今年上海日立销售的580万台压缩机中,“海立”自主品牌占了一半以上!
其实,打造自主品牌,一直是这家中方持股75%的上海日立孜孜以求的目标。1996年,上海日立就创立了“海立”(HIGHLY)品牌,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开展“中间产品面向消费者”等品牌建设活动。2001年以来,“海立”品牌连续荣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并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100强”。而作为打造企业品牌的上海日立获得的荣誉有:国家级的“八五”“九五”国家技改优秀项目奖;“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10多个;省市级的有“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优秀企业、“上海市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等10多个。质量方面的则先后获得了“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质量标兵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0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后通过了中外联合认证,并获得了CCC、UL、TUV的产品质量认证质量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些荣誉与认证,增强了“海立”品牌的可信度、美誉度。为了进一扩大“海立”品牌形象,近三年来上海日立打出了“争当行业英特尔,做全球供应商”、“引领空调‘芯’时代,上海日立压缩机”、“精心劲动力,海立压缩机”等产品广告语。“海立”品牌形象越来越高大,“海立”品牌压缩机越来被为国内外客户所接受。现在,上海日立制造的“海立”品牌已占了总销量的50%以上。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上海日立继90年代初树立的“上海速度”、90年代中期“全国第一”、21世纪之初“全球供应商”和“环保健康”形象后,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供应商”的企业形象。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十年发展之路,已经走过了“拿来”技术、管理、品牌,消化吸收技术、管理,走向了自主开发新品、自主创新管理、自主发展品牌的赶超之路。我们相信,这条用质量铸就的成功之路,一定会延伸到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