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上周本报二版刊发了一则“郑重声明”,声明者大约不堪其烦,所以是连续刊发,以示郑重。
事情的起因是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最新的插座抽查结果,在不合格的“黑名单”上,有个“公牛电器”,该企业生产的“会牛牌”插座存在质量问题,抽查不合格。本来这一鞭子抽下来,“会牛”叫痛是情理之中的事,出人意料的是,还打出一个“公牛”来。这家在市场上颇负声望的企业第二天就派代表飞赴北京,举着两家生产的不同产品到处喊痛鸣冤。原来,无辜受牵连的企业叫慈溪市公牛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公牛牌”插座;而那家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则是温州市公牛电器有限公司,生产“会牛牌”插座。虽都来自浙江,一字之差的两个“牛”看上去也是如此相像,但前者一再声明:“公牛”“会牛”不是一个“牛”,吁请社会各界,特别是质检、工商等在生产、流通领域中肩负监管使命的执法部门,甄别彼此,划清界线,怕的就是受牵连,别弄个近墨者黑。
李逵当年恼李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恨那厮坏了爷爷名声。如今的名牌产品怕遭人傍,恐怕也是利益流失事小,名节被毁,那才“兹事体大”。
直截了当的盗名,招致的必然是二话不说的打击,在市场经济秩序初步建立的今天,如此豪放的盗风已难成气候。而傍名牌之类风格婉约的行径,由于种种原因,不是简单一打即可了之,事情就变得有些棘手有些复杂,其对我国自有品牌的成长和市场秩序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时期在经历产能扩张和技术扩张之后,必然要进入品牌扩张阶段。一个国家和她的企业,只有拥有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自主品牌,才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掌握财富的优先分配权。
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行业已完成了产能的扩张,正在进入技术扩张和品牌扩张的阶段,与中国制造业同时崛起的是品牌数量急剧膨胀的企业群,品牌扩张首先表现为数量的扩张,这一时期市场秩序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市场资源向优势品牌集中的速度;直接关系着我国自主强势品牌的崛起进度。
大力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国自有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全国质检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充满挑战的新课题。
“公牛”的声明向世人晓谕的不光是两个“牛”的真相,还使我们洞幽见微地将品牌的成长环境与市场经济秩序联系起来,我们有理由将其看做是向质检人发出的一个破解时代命题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