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人类活动的纪律约束,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法则之一。人类有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是从西方上业革命开始的,一百多年的成功实践充分显示了标准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标准化住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发展和普及,成为人类重要的科学活动之一。近儿十年间,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一系列新形势:一是由卖方市场经济发展为买方市场经济;二是由工业化时代发展为信息化时代;三是由生产型社会发展为生活型社会。为了与新形势相适应,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已经和正在发生一系列战略件转移:一是由生产转向生活;二是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三是由一般技术转向高新技术;四是由大批量少品种转向小批量多品种。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化使标准化工作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标准化工作者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既要进行观念创新、理沦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又要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同时还要进行基础保障工作创新。本文首先探讨观念创新问题。
所谓观念创新,实际上就是转变观念,就是用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的下述新观念去代替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旧观念。
(1)普遍适用
所谓普遍适用观就是大标准化观、广义标准化观,就是要站在新的高度上,全方位地审视标准化的本质作用和普遍意义,进而认识到标准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公普遍适用的基本法则之一。从本质上讲,标准化就是纪律约束。由于自然界和人世间没有一种事物是可以离开纪律约束的,所以也就没有一种事物是可以离开标准化的。在占代,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现代,我们可以说:“没有标准,就没有世界”。
实际上,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的成长或发展都有一条最佳路线,只有沿着这条路线发展前进,才能到达最理想的境界。标准化的根本作用就是通过对事物成长或发展施加正确而必要的纪律约束,使事物在成长或发展过程中,能够避开障碍,始终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直至实现最佳目标。然而,长期以来,标准化却主要被运用于工业生产领域,还远远没有被普遍运用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这种情况再也不应该继续下去了。标准化不仅适用于生产技术领域、经济领域,而且也适用于日常生活领域、政治领域、军事领域、文化领域、体育和旅游领域,乃至于意识形态领域及外交领域。
标准化已经为促进工业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标准化必定为促进人类活动所有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加巨大的贞献,现在的问题是应当及早转变观念,由相对狭隘的工业标准化观转变为广阔的大标准化观、广义标准化观。只有尽早用普遍适用的标准化观武装头脑,才能尽快把标准化推广应用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使标准化为提高人类所有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作用。树立普遍适用观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标准化普遍适用意识。具体说,就是要认识到,现代化社会应当是标准化社会.无沦解决什么问题都离不开标准化。因此,要养成时时、事事、处处不忘标准化的良好习惯,要善于运用标准化这一有效武器去解决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2)不断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应对竞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创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国家、所有行业、所有企业和所有人竞争取胜的共同对策。
创新对标准化工作特别重要,因为标准化工作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施加正确而必要的约束,使事物规范化的工作,而事物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所以标准化工作也就应当随之不断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过时或陈旧的标准反而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成为事物发展的绊脚石。事实上,在标准化的宝库中,最有效的法宝就是创新。标准化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创新史,创新是标准化的灵魂和生命,标准化工作者只要坚持不断创新,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应对不了的挑战。
创新要有全面性、针对性和持久性。所谓全面性就是要把创新的思想和行动贯穿于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创新尤其要贯穿于制、修订标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既要标准立项创新、标准起草与编写创新,又要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创新、标准审查与报批创新;既要标准贯彻实施创新,又要标准复审和修订创新;同时,标准出版发行等工作也一概需要创新。所谓针对性就是说,创新要密切联系实际,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没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服务,要为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服务。所谓持久性是指,标准化工作创新必须持之以恒,创新既是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标准化工作应对一切挑战的有力武器。为了使标准化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和永远创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创新是不行的。
(3)服务社会
所谓服务社会观就是说,标准化工作是一种公益型事业,服务社会是标准化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职责,标准化工作者只有全心全意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才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有大量的标准化工作任务需要完成,标准化工作者可以在服务社会方面大显身手。
一是可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因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制定各式各样的节约资源标准,既要制定国家级节约资源标准,也要制定行业级、地方级、企业级节约资源标准。总之,无论提倡什么节约行动,都应当有标准可依,否则,就会因为无法操作而停留在口头上或纸面上。
二是可以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因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制定大量各式各样的环境保护标准,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只有使所有的污染物都达标排放,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建成。
三是可以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为了提高各种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习型社会发展,就需要制定一系列有关学习方面的标准,如学习机构创办条件标准、学习机构评价标准、学生培养标准、学生管理标准和学习效果考核标准等。
四是可以为建设生活型社会服务。要建设生活型社会就要制定大批生活标准,包括物质生活标准、健康生活标准和精神生活标准等。
五是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理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为此,就需要制定种类繁多的社会关系标准,诸如民族关系标准、干群关系标准、雇主与雇员关系标准等等。只有全体社会成员按照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标准行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谅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一心一意奔小康,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才会变成亿万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才有望构建成功。
除此之外,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诸多方面,也都还有大量标准化工作任务有待完成。要贯彻服务社会观,就要全心全意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需要提供什么服务就应当提供什么服务,需要提供多少服务,就应当提供多少服务。服务社会务求主动热情、认真负责、周到全面和迅速有效。
(4)关注生活
所谓关注生活观,就是说,为了迎接生活型社会的来l临,应当在标准化上作中贯彻关注生活的理念,使标准化工作更加贴近生活、关爱生活和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其主要含义有三层:一是要把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宗旨,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事就多做,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事就不做;二是要使标准化丁作更多地体现人性化要求和更加富有人情味;三是在标准化工作中,应当更多地考虑人民群众在生活多样化和生活个性化等方面的新需求。从现实情况看,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落实关注生活观:
①关注群众生活
关注群众生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开展生活标准化。通过开展生活标准化,既有利于标准化工作顺应生活型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也有利于标准化工作更加适应人们追求生活个性化的新时尚。生活标准化不仅是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生活的基本前提。同时,开展生活标准化还有助于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生活观。以饮食生活为例,同样是鸡鸭鱼肉蛋奶等食品,如果按照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饮食标准进食,就会成为强身健体的营养品;反之,如果由着性子随便吃,就可能成为身体健康的杀手。饮食生活是这样,其他生活也都是这样。人们辛苦工作挣钱,原本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可是如果消费不当,花了许多钱也不一定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有时还可能花钱买罪受,反而降低了生活质量。
②关注用户生活
企业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应当更多地为方便用户生活着想,不仅应当考虑人体工效学方面的要求,还应当考虑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比如说,有的车站站台平面设计得和车厢地板平面一样高,既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乘车,也符合人性化要求。而有些拖拉机把排气管设计在驾驶员头部正前方,显然就缺乏人情味。
③关注职工生活
任何负责任的企业都应当关注职工生活,因为关注职工生活就是关注企业发展,漠视职工生活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关注职工生活应当落实到全面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上,既要提高物质生活质量,又要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同时,还应当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为了使关注职工生活质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应当把关注职工生活的具体要求作为企业管理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由企业的工会组织或相关机构负责监督贯彻实施。要想使职工爱企业如家,首先就要使企业有家一般的温馨。
(5)团结协作
所谓团结协作观,意思是说,由于标准化工作是集体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团结协作很重要,标准化工作者只有时刻不忘团结协作,才能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一些大型和重要的标准研制任务,更是需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攻关才能完成。以制定标准为例,起草工作往往由多人共同完成,标准草案完成后,需要广泛征求各相关方面的意见,修改后,还要经过送审和报批等一系列审查和修改才能最后定稿,定稿后还要经过出版发行才能和使用者见面。所以,任何一项标准实际上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制定标准尽管重要,也还只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前提,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是标准的贯彻实施,因为离开贯彻实施,再好的标准也是不可能产生任何效益的。而贯彻实施标准就要依靠广大的标准使用者,只有经过用户使用和实施标准才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6)实践至上
所谓实践至上观,意思是说,评价标准化工作最根本的依据是实践,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检验标准化工作是否有成效和成效大小的惟一标准。如果一项标准发布实施以后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那么,这项标准就是一项好标准,获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越大,标准就越好,反之就不是好标准。
观念创新是最关键的创新,也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观念创新,也就不可能有其他一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