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物料监控依赖供应商的承诺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进行认证的客户在这方面的困扰比较多,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环境物质管理体系(或者是已经有相应的体系,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人员,往往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同时构成产品链的供应体系水平不一,形成管理上的不便。
如果对于供应链中部分中小供应商采取长期高频抽样检测,高昂的检测费用令供应商和企业本身都望而却步,可是若不加以管理,全部依赖供应商的自我申报,风险系数太高。
建议
终端产品生产商应该建立相应的有害物质控制体系并且从垂直方向上辅导自己的供应商体系,一方面可以对自己的产品实施更好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协助自己的供应商建立相应的环境物质意识,形成系统的控制体系,从而增强自我承诺的有效性和降低相应的产品风险系数。
对于某些大型的生产企业,笔者推荐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控制实验室,以达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产品、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对于中小型企业,笔者建议企业可采取体系控制以及部分抽测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检测可以委托第三方实验机构进行,以降低设备费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成本的开支,使检测费用在顺应RoHS指令要求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费用开支。另外地区间合作良好的话,建议可以考虑地区间联合设置实验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产品成品的风险系数。
误区二 纷纷添置ED-XRF设备
虽然检测设备供应商对ED-XRF检测设备可以取代化学测试的设备作出肯定的保证,但是从化学分析的专业角度来讲,ED-XRF设备与化学设备有不同的测试原理,并且ED-XRF设备准确测试时要求具有均质的基材,这使得它具有快速、方便的测试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准确度低、难以明确测试化合物组成的缺点。
建议
应用ED-XRF设备来料筛选物料,以确保加强对物料流入流程的监督,企业对检测的结果应更为慎重。解读测试结果时,应依照欧盟电工委员会提出的IEC62321检测方法进行解读,以避免造成对结果的误判。另外,由于整体样品具有的不均一性,建议用ED-XRF检测设备测试时应对样品的同一部分进行多部位分析,以减小样品不均匀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误区三 视RoHS为一纸证书,为认证而认证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应对RoHS指令仍然停留在检测方面,或者说只是简单地送交测试机构进行测试后取得检测报告即告结束。科码公司在给企业做成品检测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提交成品检测随附的原材料化学测试报告中表明有不符合指令要求的元件时,企业往往重新提交其它供应商的测试报告。
这就意味着,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仅把RoHS视为一张证书,而没有真正建立环保意识。所以在买家需要RoHS证明性的资料时,企业千方百计地寻求检测报告而不是真正对应解决自己的供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不少企业期待能够取得RoHS的证书,其实到目前为止,欧盟并没有签发或者授权相关机构对其指令范围内的产品进行RoHS认证。RoHS认证不同于目前索尼或者其他比较知名厂商的GP认证。当前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指令的要求仍然依据制造商的有效承诺以及必要的样品测试数据。
建议
对于成品检测不符合指令要求的,企业对其应用该元件的产品应进行重新评估或者返工。比较有效的或者说是比较正确的操作方案应该是依据报告情况进行产品的纠正,必要时召回以前的产品。
寻求并期待对产品的最终RoHS认证并不应该成为目前国内企业工作的重点。与供应商共同改善制造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应该是当前企业应该着手的重点。
误区四 达到指令就高枕无忧
其实从企业本身来讲,RoHS指令是一个需要跨越的门槛。达到指令要求,意味着企业的产品拥有了在欧盟市场立足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产品从此在欧盟市场就不会遇到其他的风险。
目前欧盟的RoHS指令实施应该算是第一步,即明确限用物质的有无以及含量的多少。依据WEEE指令的回收要求,下一步应该要求对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数量进行明示,即要求国内的工厂对相应均质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逐一标示。
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欧盟每4年重新评估一次豁免指令的适用范围,所以现有豁免不是终生豁免,企业仍然需要积极应对。
此外目前欧盟对环境保护的指令仍然有很多,如德国PAHs法规,还有即将实施的EuP指令可能会对相关行业产生更大的冲击。认证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顺应环保指令的能力。同时企业要协同一致,共同应对环保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