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有一句经典的感慨:“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每当体味人生五味之时,都不得不叹服大师高超的抽象能力。以至于许多非人生领域都可以套用这一公式,且屡试不爽。然而,当我们稍加留意中国市场各色企业的表现时,忽然发现了恰恰相反的逻辑,即:好的企业各有其好,而不好的企业总是相似的。
近来知名度陡然提升的锦湖轮胎的经典表演,足可以见证此类企业的普遍存在方式和经典价值。
在中国市场,能够得到央视的关注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且不说其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哪个不想出人头地,单就每秒钟过万元的费用也不是谁都付得起的。然而,就是央视,在“寸秒寸金”的3.15晚会上免费给锦湖轮胎播出了数以百秒计的“广而告之”。可惜的是,锦湖轮胎很不领情,第二天就发表声明,说央视记者不专业,晚会上播报的不够准确。于是,惹得央视再次发威,把个南京锦湖也拉进来陪绑。锦湖总部频频失守,只好硬着头皮出来道歉。
道歉就是“有事儿”,否则你道个什么歉?有事你就好好说事,老老实实把事儿了了,然后你该干啥干啥。且慢!如果谁这样想就有天真之嫌了。那你一定是不记得中国市场既往的问题企业的表演了。锦湖轮胎不过是把既往问题企业的表演重复一次,你只要有耐心,这个企业一定会给你一个完整的问题版本。
在长期享受众多消费者投诉的殊荣之后,锦湖轮胎终于因央视而一夜成名。在以往被央视曝光的企业中,锦湖不是最经典的。但是,接下来,锦湖高调批判央视,这绝对是经典的。说其经典,就在于它把曝光后企业的表演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所有企业面对曝光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演——辩解。但凡曝光中有一点点细枝末节没说明白,就会被他们当成“稻草”抓住不放。实在没有抓到新闻的技术问题,就是扯东扯西,拿市场环境说事。最擅长的是他们的本行功夫:行业标准问题。他们似乎储备着永远用不完的技术理由,让你一旦进去就如坠五里云雾,搞不好就走不出来,然后是不了了之。
但是,锦湖似乎底气很足。他不狡辩,而是直接反驳。他说你看到的是假的,你说的自然就不对。殊不知,电视就是电视。不仅央视看见了,地球人都通过央视的镜头看见了。眼见事实否认不了,锦湖开始耍赖:即只承认央视记者所拍到的是真的。也就是说,只有你央视记者来了我才有兴趣违规生产,其他人“我不告诉他”。
见过无耻的,但是,无耻到无知、无赖,以至于你不得为他的拙劣而转嗔为乐时,他的拙劣该是何等地步!
至此,具有观赏价值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锦湖在央视这里是过不去了,在一片挞伐声中,锦湖中国区总裁面对央视镜头弯下了坚挺的腰,当然,也就低下了高贵的头。有趣的是,他是在央视的一个栏目组里面对镜头的。这家底气十足的企业在镜头里边是向全国消费者道歉,但不知它在镜头外边向谁道的歉。
接下来,是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报告。个中原委只有锦湖轮胎自己知道。围观的人恐怕只能看到不如此他过不去。
接下来,是锦湖轮胎提出召回问题轮胎。这是令广大消费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态度,也是让围观的人们觉得“比较地道的举动”。且慢,他告诉你的是,哪些轮胎是问题轮胎他还没搞清楚,等他搞清楚了再告诉你。
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以3000万生产能力为基数,锦湖轮胎在一系列“诚恳”的表演之后,咬牙召回30万只轮胎。业内人士计算,召回率为实际生产量的1.5%。这再一次证明,锦湖关于“央视记者所拍到的才是问题轮胎”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将问题规定在1.5%的范围内?请看锦湖的进一步表演。7个召回系列,4个是在节假日期间生产。这是“时机巧合”还是“心机巧合”?一般人不得而知。但是,见证这段历史的人或许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脸皮足够厚,什么样的人间数字都能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