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迫不得已,没有谁愿意打官司,尤其是企业。因为一旦官司缠身,企业形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涉及质量、诚信等重要问题的官司。就算最终赢了,也往往得不偿失,所以企业大都避之唯恐不及。由此看来,与消费者不同,企业怕打官司怕的不是时间精力、财力等官司本身的成本付出,而是长远利益的损失。
然而,正是企业的这种心理,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了一条发财的捷径。现在,有一些不正规的网站打着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或法律机构的旗号,开设“投诉平台”,受理所谓的消费者投诉,然后借此向相关企业索要“封口费”、“灭火费”等。不少企业因为怕惹上官司,就与这些网站达成妥协。如果有企业“不从”,这些网站便大肆散播不利于企业的信息,使其承受质量信誉方面的损失,迫于压力,企业最终还得“破财免灾”。
不过,也有不吃这套的企业。比如某化妆品企业曾受“XX投诉网”连续投诉长达一年之久,企业质量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可企业并没有通过接受该网站要求“赞助XX万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高调反击,将网站告上法庭,并最终打赢了官司,重拾市场信誉和企业尊严。
可是,打着为消费者维权名义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不良网站能够祭出这招,而“吃这套”的企业也大有人在,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消费者的投诉一向是众企业最为敏感的话题,即使投诉原因并非出自企业本身的产品问题,可经由一些不良网站的煽风点火,造成销量下滑与品牌受损的事实却可以立竿见影。企业事后澄清再及时,也往往鞭长莫及,收不到明显的效果。有鉴于此,企业一般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少有企业出头指证、据理力争。而不良网站恰恰掐准了企业的这一心理“软肋”,对企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并变本加厉。如果没被满足,就摆上一道,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事实上,就算是那些最终选择通过法律手段实现自我保护的企业,在走上这条道路之前,也存在缺乏防范侵权意识,缺少采取正当维权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经验等问题。企业尽管可以做到始终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立足于市场,赢得口碑,但永远不可能做到毫无瑕疵,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难免被善于寻缝的苍蝇盯上,而正是基于对自己缺乏自信,许多企业即使极其痛恨这些苍蝇们,但也不得不对它们有所顾忌,表现出心虚和妥协。可以相信,曾经遭遇过名誉侵犯和敲诈至今仍然闭口不言的企业有很多,而今后仍会有一些企业加入它们的行列。
但我们必须要清楚,只要有“不吃这套”的企业存在,通过它们正义维权的行为,为业内企业及我国其他行业的所有企业做出表率,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公理战胜”这句话。当然,众多企业的消极心态意味着中国企业在维权方面还存在缺陷,企业维权观念陈旧,企业维权在法律方面还应完善,行业联合会和企业协会的作用有待充分发挥,企业维权在内控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等,这些我们也必须正视和面对。
市场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谐消费环境的建立,一方面需要行业企业自律,公平竞争,视产品质量如生命;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媒体的良性监督,更多企业需要勇敢走上维权之路,联合抵制非法网站的恶意攻击,共同创建公平竞争的环境。另外,作为政府网络信息职能管理部门,也要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线索和途径,对非法网络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保障网络舆论环境的良性发展,保护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和市场的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