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局十周年工作回眸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强基础,夯实干事创业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青岛检验检疫局始终把“加强基础工作,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基层建设,提升履职水平;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作为关系到检验检疫事业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始终把加强党组自身建设放在各项工作首位,抓学习、强素质,定制度、明职责,树形象、作表率,充分发挥了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拓宽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注重加强班子内部团结,不断增强党组班子凝聚力和向心力。严格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重要工作、重大决定、重要人事和财务工作实行集体研究决定,确保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注重加强工作调研,充分体察社情、民情、检情,不断提高党组议事决策水平。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党课教育、专题学习报告会、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新一届党组班子到任以来,坚持把“抓学习、强素质”作为增强干部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把以大海般的胸怀、大海般的底蕴、大海般的激情为核心的“三海精神”融入到全体干部职工思想,号召大家内外聚合、上下同步,为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勇站前排、敢于担当。

  推进管理机制创新,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探索建立依法行政、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注重抓好机关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同时对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总结并加以继承。加快工作方式转变,突出抓好机关效能管理,努力培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过硬作风,实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事务型向谋略型转变,由经验型向智囊型转变,真正做到能干会办、能参善谋。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培养造就适应新时期检验检疫工作需要的各类人才;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培养、宣传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形成崇尚人才、激励人才的浓厚氛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兴检”提供有力人力支撑。一是大力营造成才良好氛围,强化“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理念,形成尊重人才、热爱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营造培养人才的制度环境、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和备受关爱的生活环境,让人才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真正让各类人才“香”起来。二是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坚持因才施训、因岗施训、因趣施训的人才培养原则。通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认真抓好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专门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通过创新开展自主选学、新进人员导师制等培训制度,满足了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层次知识需求;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根据地”,设立“机电岗”、“信息岗”等轮训岗位,有效提高了干部综合能力。目前,青岛局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91人,拥有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等拔尖人才30余人。近年来,青岛局先后有88人派驻国外、调任上级部门或其他分支局担任领导职务。科学的育人、用人机制让青岛局成为了人才的“摇篮”,为全省系统的人才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职工队伍更加和谐稳定。局党组始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作为执法把关、服务社会、报效人民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从严治党与从严治检、立足教育与着眼防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局十年来,青岛局历届党组不管班子如何变化,领导如何更替,始终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抓住“一条主线”、用好“两个基地”、突出“两个重点”,加强全员培训教育,不断夯实干部职工思想基础。积极开展“正确处理把关与服务关系”大讨论,对照“廉政准则”、“十不准”,找不足,抓整改;对内分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外聘请廉政监督员,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形成了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的良好机制。近五年,青岛局先后两次被山东省评为“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获得青岛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行政执法系统)第一名,连年被青岛市评为“廉洁勤政先进单位”。

  重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这是王岐山副总理对质检系统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青岛局始终坚持“从严治检、强化监管”、“抓质量、保安全”,有力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全面加强“两大”建设,提高执法把关有效性。一是加强与质监部门协作。与青岛市质监局签署了《关于加强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协作、高效执法的合作机制。二是加强“检政”合作。先后与青岛13个区市、部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环保、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在质量状况分析、监督抽查、专项整治等方面形成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加强“检检、关检、边检”合作,实现实验室、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四是加强与内陆局之间的协作,实现源头监管、产地证签发等方面的工作联动,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认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围绕“质量提升”确定了“促进贸易便利化需简化哪些环节”、“质量提升活动的着力点在哪里”、“提升服务质量应重视哪几个要素”等五个专题实践活动课题,每个课题由一名局领导担任组长,开展业务调研和政策研讨,探索科学监管新模式,推进检验检疫业务工作质量和进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全面实施出口食品企业分类管理、产品风险分级及分档检测,筑牢源头备案、过程监管、抽查验证三道安全防线;强化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结合出口商品质量状况、预警通报情况、出口退运情况,对产品风险级别实行动态调整。认真组织开展“质量提升年”、“质量月”活动,“双打”专项行动、食品安全整治等,有力维护了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青岛局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首次突破30万批,货值超过210亿美元,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

  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按照“协会+基地+标准化+品牌”建设模式,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和出口工业产品示范区建设。指导莱西市获得第一批“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在即墨市建立了出口纺织服装服饰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平度市建立了出口汽车零配件和出口草柳编安全监管示范区,在胶州市建立了出口木制品和出口马铃薯安全监管示范区。通过加强各类示范区建设,对出口企业实行区域化、正规化、标准化管理,加强出口产品源头控制,强化日常生产监管,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全面加强诚信管理,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明显提升。大力推广应用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努力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意识,提高检验检疫监管有效性。制定了《青岛检验检疫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通过广泛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对失信企业进行有效布控,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双提升。通过推广应用信用管理系统,突出“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依法经营意识。积极探索生产许可证管理、监督抽查、执法打假与企业质量信用监管的联动机制,全面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质量失信行为。

  用真情,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发展

  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检验检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筹划,准确定位,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服务,不断优化通关环境,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有效性,全力促进青岛外经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走访制度。局党组成员亲率有关处室人员先后到青岛各区市调研工作,与当地党政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深入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并达成广泛共识。二是指导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通过加强政策宣讲,改革监管模式,促进了签证质量和效能双提升。仅2010年,青岛局为出口企业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0.94万份,签证金额32.40亿美元,使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约1亿美元,出口企业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对大型龙头企业推行“检企”对话机制,对中小企业推行定点帮扶机制,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标准、送信息,有效提高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典型引路工作机制,选择海尔、海信、红领等16家重点企业作为典型培育对象,逐一进行指导帮扶并宣传推广,发挥了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三个一百工程”建设,全力支持青岛市家电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七大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四个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与海尔、海信等重点出口企业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和“一厂一策,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青岛市全力打造“品牌之都”。五是积极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近年来,通过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外申诉不实通报,挽回巨额经济损失,得到了青岛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建立了学习培训、检验检疫管理、主动服务、模拟演练四个“常态化”迎检机制,使辖区企业应对国外官方检查有了底气,也为检验检疫树立了专业、敬业的良好国际形象。

  创新检验监管模式,增强帮扶企业的针对性。建立“三结合1+1”进口废物原料监管模式,创新应用检疫“四重点取样法”,推出“即日通关”模式等6种特色服务措施,有效提高了验放效率和工作质量;深入开展“怎样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进行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探索”、“如何进行大质检文化的探索”、“关于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建立与探索”等专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帮扶企业的针对性。坚持“全省一个大通关地”的口岸查验通关模式,为辖区106家诚信度好、质量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开通全国“绿色通道”,使辖区1800余家出口企业实现省内直通报检。编纂了《青岛检验检疫局转方式调结构服务贸易便利化模式探索》一书,对全局63个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改革创新模式进行了总结推广。通过创新应用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为进出口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充分体现了检验检疫“把关+服务=好+快”的工作理念。

  围绕地方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围绕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的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做好各项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帆船赛、克利伯国际帆船赛、沃尔沃国际帆船赛等重大比赛活动的检验检疫保障任务,多次得到青岛市政府的表彰通报。全力保障青岛邮轮经济发展,通过采取随船检疫工作法,安排人员提前登轮,在邮轮航行期间实施检疫查验和卫生监督,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旅客快速通关,受到各方好评。全力保障青岛国际啤酒节、国际海洋节、海军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实行24小时守候服务,随到随检,既保证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又缩短了通关时间。建局十年来,青岛局连续六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九年被评为山东省和青岛市口岸精神文明共建先进单位。全局有7个处室被授予“全国检验检疫系统文明服务窗口”或“青岛市先进窗口单位”荣誉称号

  作为身居青岛、服务青岛的“质检人”,继承、固化和发扬前人优良传统,合力构建和谐发展经济社会责无旁贷。青岛检验检疫局将始终坚持以“三海”精神为指引,积聚大海般的底蕴、大海般的胸怀、大海般的激情,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勇站前排,敢于担当,再立新功。

作者:田玉国 徐本进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