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记者从内蒙古赤峰市质监局获悉,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举办的2011年春季中国巴林石展销洽谈活动又传捷报,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3.5亿多元的巴林石交易额。这标志着该贸易洽谈活动在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困扰下,连续5年实现交易量20%以上增长已成定局。
业内人士认为,巴林石产业之所以能保持火爆的发展势头,除了有关方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诸如税负优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措施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巴林石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
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巴林石是我国“四大候选国石”之一,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具有悠久的开采、利用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1994年,日本把兰亭笔会定在巴林右旗召开,中日著名书画家共赏奇石,挥毫泼墨,把巴林石推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1995年,巴林奇石馆落成典礼时,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光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布赫亲笔题写了馆名;1997年,在大连召开的国际花卉奇石展览会上,巴林鸡血石展品“夕阳红”被评为唯一的一等奖,在国际上引起轰动;1998年,在山东淄博举办的中国赏石展上,巴林石获得了三金的佳绩,再次掀起了赏石界对巴林石的焦点关注;1997年在香港回归之际,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委托,巴林石龙头企业巴林石集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赠送了一匹巴林石雕刻的骏马,作为回归的永久性纪念;2001年9月在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第三次评选国石精品展览会上,巴林石与其他“三石二玉”共同进入“国石”行列;2001年10月在上海APEC会议上,用巴林石制成的整套印章“涌动的太平洋”被选为国礼分别赠送给参会的亚太地区20多位国家和地区首脑们,使巴林石又一次走上了世界舞台。
资料显示,巴林石为高铝酸盐矿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其次含微量铁、锰、钛等氯化物及汞的硫化物。巴林石晶莹剔透,质地温润,色泽绚丽多彩,硬度适中,品种数量丰富。按其颜色、质地、结构的不同,目前主要分为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石等五大类上百个品种。由于巴林石色彩斑斓、温润柔和、质地细腻、适于雕刻,历来备受世人垂青和珍爱,同时也是雕刻家、篆刻家、藏石家首选的上乘石料,被称为“草原瑰宝”。
在2007年以前,凭借在全国几大名石中储量最为丰富,具备可持续开发的条件等优势,巴林石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并且是对巴林右旗地方财政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但由于没有有效的产品保护措施,随着巴林石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身价的节节攀升,一些不法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将各种各样的假冒石带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广大经营者和收藏爱好者的合法权益,败坏了巴林石的声誉,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巴林石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有力保护这一得天独厚的特色产业,使巴林石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赤峰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于2005年提出了申报巴林石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建议,并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和及时采纳。
在赤峰市质监局、巴林右旗政府和巴林右旗质监局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巴林石集团牵头其他企业,于2006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中国巴林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充分完成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产品标准制定、区域划分、申请报告修改补充、现场评审等工作的基础上,巴林石集团又先后投入40余万元建立了巴林石检测中心,为配合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经过长达近两年的努力,巴林石满足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所有条件,由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年11月21日正式批准对巴林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现辖行政区域内的巴林石矿区为巴林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总面积达11.18平方公里。
业内人士表示,巴林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成功,使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产品,填补了自治区的一项空白。更重要的是,有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道“护身符”,不仅有力助推了巴林石品位和身价的提高,也有效遏制了假冒石的冲击和泛滥。质监等职能部门对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资质和产品质量、市场秩序等的有效监管,使巴林石这一特色产业真正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进一步成长为地方可靠的支柱性产业。仅从2010年巴林石产业一组统计数据,就可直观反映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所带来的巨大收益:2010年上半年巴林石交易额达7亿元,同比增长25%,为历年最高;而巴林石质量纠纷案件仅发生6起,涉及金额35万元,分别减少82%和93%,为历史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