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售收入不到2000万元到48.44亿元,252倍的惊世一跃,坐落在许昌的河南许继集团只花了20年,创造了业界奇迹。而在许继集团董事长王纪年看来,这个外界所认为的奇迹,来自于多年来许继集团坚持的自主创新。
20年不断创新成就许继的今天
“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条件下,我们总是被追着打。”王纪年说。
为了在业内取得一席之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许继集团就开始实施机制改革,即建立以末位淘汰为核心的干部聘用制度,建立个人收入与业绩、贡献挂钩破除大锅饭的制度等。正是这些激励措施,激发了许继集团员工的潜力。1984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20万元。到2004年,许继集团销售收入达48.44亿元,是20年前的252倍。
而这种创新并不仅仅存在机制层面,许继还积极实施技术创新。目前,许继集团63%的员工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硕士228名、博士29人、博士后15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4名。仅2004年,许继集团就完成新产品研发60项,拥有65项专利。
目前,许继集团已成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国家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主导企业,我国目前产品最多、品种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今年年初,许继集团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六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之一。
“我们仅占一席之地而已”
“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今天的许继。”王纪年这样总结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在科研开发上,许继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王纪年认为:“坚持自主创新,企业在科研方面就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目前,在全国电力装备行业平均科研投入不足销售收入5%的情况下,许继一直保持在6%以上。
许继集团在坚持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成果显著。去年5月,在全球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三峡工程10台70万千瓦超大发电机组交由许继集团生产。去年6月,许继集团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80亿元的电网改造项目,主要负责改造中南海、天安门的城网改造提升。去年9月,许继又与南方电网公司签订了6.7亿元大单,成为建国以来行业内接到的最大订单。
尽管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让业界震撼,但王纪年依然谦虚地表示:“目前,我们只是在全国先进的第一方阵里占有一席之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