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05年试点运行、2010年正式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开始步入了“零关税时代”。然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几年来在贵州却遇冷,许多出口企业没有运用好这一关税优惠政策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扩大出口。
自2005年开始签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以来,贵州对东盟出口产品的企业使用该证书的数量一直远远低于实际贸易情况,未能充分享受到降税政策带来的优惠。对此,贵州检验检疫局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发放宣传册、举办培训班、深入企业一对一培训等方式向企业进行宣传。仅2010年,就协调商务等部门举办了3次免费讲座,向贵州出口企业宣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优惠政策的施行情况,及办理原产地证书的流程、方法等,也得到了贵州出口企业的积极响应,逾千人参加了培训。在贵州检验检疫局与商务、海关等外贸管理部门及出口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经贵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出口到东盟的货物价值比2009年增长了41.8%,签发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也比2009年增长了167.5%。但由于贵州出口企业产地证签证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出口企业意识不强等原因,许多对东盟出口的企业仍未能主动利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降税优惠政策。据统计,2010年经贵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出口到东盟的货物价值达10254万美元,其中仅有2410万美元的产品在贵州检验检疫局申请签发了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申请签证金额仅占出口货值的23.5%。未申请签证的出口货物按平均获减关税5%计算,2010年,贵州出口到东盟的企业就多缴了392万美元的关税。
根据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已经从9.8%降到了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也从12.8%降到0.6%。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也将达到同样的水平。对此,贵州检验检疫局提醒广大出口企业,在当前出口形势严峻,国际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中要“吃透政策”,要积极了解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的变化情况,转变观念,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用好用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优惠政策,积极申请优惠原产地证书,充分享受自由贸易区政策带来的关税优惠。此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也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陆出口到台湾的货物关税平均下降了2%以上,对台出口企业也要牢牢把握这个机遇,运用好新的贸易政策,获取更多的关税优惠待遇,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和投资合作领域。
(作者单位:贵州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