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说,迄今为止,有3个著名的苹果曾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现在握在乔布斯手中。这3个苹果说明爱、求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比起前两个,乔布斯的苹果最具现实感,赋予其创新二字,也最为贴切。以苹果目前的市值(3月初苹果宣布iPad2上市,其市值即增至333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及增长速度看,过两年超过埃克森美孚(市值426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登上全球最值钱公司“阶梯”之巅,并非难事。
眼红苹果赚钱,梯子越爬越高,不如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人家是怎么造这架梯子的。前面说苹果本身就代表了“创新”,可许多人对“创新”二字的理解太抽象了,你要学人家,就应该抛弃此前从本本上学到的理论套路,把“创新”具象成梯子,蹲下来从第一阶开始拆解研究。
说到这“第一阶”,必须要引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从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说起。为小说起这样一个名字,或许只是奥威尔的随意选择,他不可能知道在这一年苹果公司会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Macintosh(简称Mac),也不可能想到苹果会利用时间上的巧合以及作品反极权主义的主题大做文章,在引发了一场PC革命的同时,还掀起了一次《1984》自出版以来从未有过的销售热潮。
为了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Mac这新产品的关注,苹果构思了一个极具苹果特色的电视广告,广告的名字就叫“1984”:在一个昏暗的大屋子里,成排地坐着许多学生模样的人,这些人抬头仰视,表情呆板。他们面前的大屏幕上,一个表情同样呆板的人正在机械而喋喋不休地讲着什么是PC。突然,一个白衫红裤的女孩冲了进来,手舞铁锤向屏幕砸去,充满了叛逆的激情。
这则广告就如同苹果的一个宣言,不仅将苹果的Mac打出了更为响亮的名声,而且还通过那个玩世不恭的女孩,将带有强烈反抗意识和挑战权威的嬉皮精神四处播散。
二十几年过去了,苹果电脑及其通过一则广告所传达出来的品牌个性已经转化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与苹果的成长相伴,苹果式精英、企业和品牌不断涌现,它们一同实践着《1984》的怀疑、反叛和挑战精神。IBM、微软……这些IT巨头都在苹果的挑战名单中,虽然它们都没有倒下,但都已经开始摇摇晃晃,人们透过苹果的那个缺口看到,世上并没有什么打不破的神话。新品牌登场的时代来临了。
当然,苹果也有问题,也不是不能批评,但就创新而言,它永远都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