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在北京召开的2011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会暨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发布会上,公布了全国300个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名单,其中内蒙古的苏尼特羊肉榜上有名。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两旗境内26家企业使用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据了解,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也是我国同类产品中首个地理标志产品。苏尼特羊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成为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苏尼特羊肉也正逐步从草原走向世界。
苏尼特羊属于自然放牧、自然选育的耐寒、耐粗、宜牧、小脂尾型肉质优良的苏尼特绵羊品种,体格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也造就了其独特的羊肉品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地处辽阔的天然草原腹地,地貌特征是低山丘岭与平原沙地和湖泊盆地相间,多为平原。水肥草美的苏尼特草原养肥了苏尼特羊,饲草种类包括天然牧草,碱韭(多根葱)、蒙古葱(沙葱)、小型针茅、野韭菜、砂韭、细叶韭等优良植物达477种,其中90%以上种类可作牧草,属于良等以上牧草不少于100种。夏、春、秋三季苏尼特羊饮用井水,冬季以天然雪为主。
苏尼特羊肉具有肉质细嫩、肥瘦相间、味美多汁、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经科学测定,蛋白质高达19.59%,比其他羊肉高出两个百分点;脂肪低,只有近3%,而且不饱和脂肪酸比重大,脂肪品质好,在羊肉中独具特色,被誉为“肉中之人参”。因苏尼特羊肉具有中医学说中的“强筋壮骨、滋补元气、开胃、健脾、固肾、强肝”等功能,当地妇女在产期有喝羊肉汤、羊肉粥的传统。苏尼特羊始于明代,距今至少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就有苏尼特封建领主沿“张库商道”向明廷进贡苏尼特羊的记载,开苏尼特羊肉专供宫廷御用的先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东北和蒙古的“涮锅”食法传入京都。如今,火爆京城的北京东来顺涮锅更令苏尼特羊肉闻名遐迩。
为了保证苏尼特羊肉的质量和特色,进一步规范苏尼特羊肉的生产销售,培育优质品牌,2003年8月,苏尼特左旗成立了以当地政府主管旗长为组长的“苏尼特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及申报工作办公室。组织制定了《苏尼特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材料》。这期间,盟旗两级质监和畜牧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资料,制定技术标准,起草陈述报告,得到了盟行署和内蒙古质监局的大力支持。2007年苏尼特羊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核准锡盟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两旗境内26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至此,对苏尼特羊肉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实施,在扩大苏尼特羊肉的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假冒伪劣等方面都有产生了明显效果,企业普遍认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产品的保护神,贴上地理标志标签后的正宗产品,与假冒产品的区分度更明显了。当地一肉食品公司在北京一家超市设有专柜,企业负责人谈及地理标志保护带来的经济效益时笑容满面,“以前肉好都是一些老顾客来买,贴上这个保护标签后,增加了很多新顾客,销量大增,而且价格也提上去了,一公斤多卖12元钱。”有的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的企业一度出现断货的现象。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苏尼特羊肉平均每公斤增值12元,2010年产值达到11880万元,比上年增加855万元,增值幅度达7.75%,带动了锡盟肉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锡盟质监局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统一标签、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技术要求、统一产品介绍、统一加贴专用标志,并进行不定期监督抽查,对那些未按照强制性地方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报请国家质检总局建议注销其苏尼特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停止使用苏尼特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确保苏尼特羊肉的独特品质特色。对擅自使用苏尼特羊肉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的、使用和苏尼特羊肉地理保护相近的、易产生误解的产品名称或者产品标志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记者了解到,质监部门将继续加大保护的力度,健全完善苏尼特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执行GAP良好农业规范,以确保羊源的正宗和质量。引导加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进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实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保证羊肉质量,在销售领域进行品牌的推广,打击假冒行为,以促进锡盟肉食产业的强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