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在这里悠悠穿越,长城在这里蜿蜒盘旋,新中国在这里迈出腾飞的起步,这就是内守京津、外环渤海的一方热土——河北。
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吹响了嘹亮的号角,在这里实现了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从此,中国这条沉睡了几百年的巨龙开始苏醒。
60多年后,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腕之志,提出了将经济工作重心从要发展到要质量,从淘汰落后到调整结构的转变。“河北省质量与名牌战略领导小组”的成立,一系列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的文件出台,让质量兴省的这面大旗在渤海湾边猎猎飘扬。
质量兴省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科学监管的责任重如泰山。燕赵大地上,从都市到乡村,从塞外到平原,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这片热土上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这就是燕赵大地上的质量卫士——河北质监人。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一度成为河北人心中的痛,却也成为河北质监事业的一道分水岭。此后,人员更迭,制度更新,强化建设,强化监管,技术突破,加强支撑,他们找准了“结合点”,抓住了“关键点”,做强了“支撑点”,抢占了“制高点”,突破了“创新点”。严守安全底线,保证民生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为河北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地技术保障和支撑。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胆探索和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和模式,在推动名牌战略、标准计量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并取得了实效,并在工作中得到了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科学监管:举非常之力
思路决定出路。
2009年年初,河北省质监局党组根据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提出了牢固树立监管是首要职责的理念,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2010年初,他们承前启后,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监管”的理念,大力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检验检测行为,提高区域监管水平和服务发展水平,使监管更为科学,发展更有后劲,改革更有成效,服务更加到位。
在科学监管理念的指导下,全省质监系统一系列围绕强化监管的举措和要求应运而生。
标准化管理是活力之源。从2009年年初开始,河北省质监局制修订了67项管理制度,从公文到会议,从财务到车辆到办公用品,从机关环境到接待管理,从质量手册到工作日志等机关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有了“标准”,并形成了《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为加强机关管理的“共同条令”。机关标准化建设先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和实验室规范化建设以之为基础,并不断延展其内涵,使科学监管的各项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
2010年8月16日,在保定涿州召开的河北省质监系统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现场会上,河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振华一连讲到了四个“非常”来强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极端重要性:形势非常严峻,要求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使命非常重大。
在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背后,是河北质监人唱响科学监管的铿锵之音;在这个“非常”的环节背后,是河北质监人几年来举“非常”之力营造的一方安全净土。
严守安全底线,这是河北质监人的生命线、基准线。为此,宋振华带领全省质监人从思想观念上做到了两个转变:一是转变传统监管观念,二是转变被动监管的观念。同时从工作方法上做到了三个深入的改变:一是深入到安全监管一线狠抓落实,二是深入到困难矛盾中解决问题,三是深入到工作实效中落实责任。宋振华要求全系统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提高系统执行力。
2010年2月,河北省质监局起草完成了《河北省质监系统行政执法程序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的要求,确定了以规范执法程序促进科学监管的思路。
按照河北省质监局开展质监工作标准示范点建设的工作部署,廊坊市质监局、河北省纤检局、涿州市质监局、沧州市质监局运河东分局成为规范行政执法程序重点培育典型单位。同时,全省23个县市局也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性地打出了一系列非常之牌。
涿州市质监局形成了“三五四二一”的整体工作机制,即:明示“三张图”(《监督检查流程图》、《当场处罚程序流程图》和《立案案件程序流程图》)、严把“五道关”(立案关、查案关、定案关、结案关、归档关)、提升“四个能力”(科学监管、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能力)、实现“两化”(执法程序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一监管”(科学监管),促进了质监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其中,“三张图”通过对53道程序、68个环节的详细标注,体现了从案件来源到归档的办案流程,为执法人员办案严谨有序提供了依据。
沧州市质监局运河东分局在执法实践中创新探索了“事前、事中、事后”三种行政执法模式,即: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推行“前置式执法”,以提前预警增强企业法律意识,违规违法行为被查出后,让企业自己对号入座,在化解执法矛盾的同时,提高了监管效果;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说理式”执法,以说明事理、说通情理、说透法理贯穿在执法的全过程,让相对人释疑服罚;坚持打扶并举,全力实施“终结式”执法,以“查办一个案件,规范一个企业,整顿一个行业”为执法目标,避免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这三种执法方式的综合运用,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效能。
展开河北质监法制工作的一系列长卷,记者看到一串坚实的烙印。近年来,河北省质监局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直部门“依法行政示范建设单位”之一,多次在全省法制工作会议上介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经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
加强质监法制工作,规范执法程序。为此,起草了《河北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规定》等7部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出台了《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7个。普法工作注重实效。系统干部职工法制意识普遍增强,法律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010年5月初,河北省质监局按照《河北省质监系统行政执法程序操作规范(试行)》,把执法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落实、案件办理质量等内容分为4大类23小项量化指标,各市局对县级局、省局对各市局执法工作进行了打分排队,有效推动了全省质监系统规范执法程序工作的落实。
在依法行政的方方面面,记者感受着河北省质监局推进工作的点点滴滴。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各级质监部门围绕重点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共抽查企业165645家、产(商)品287841批次,监督覆盖面大幅提高。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71.5%,其中,国家监督抽查河北省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76.8%。
在监管的过程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监管。近两年来,河北省扎实开展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省政府在沧州河间市召开现场会,选择30个重点县进行推广,建立了全省系统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配备了移动执法设备,为保障区域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还推进了10类产品21个重点区域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开展明察暗访,制定区域性产品质量提升方案。河北省政府在廊坊霸州市召开现场会推进活动开展,保定涿州市防水卷材、石家庄新乐市电热毯等区域产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全省质量提升活动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河北质监人还及时有效地处置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先后开展了问题乳粉“十日清查”和乳制品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使生产环节问题乳粉得到全面清理,妥善处置了廊坊文安假冒化妆品、昌黎假冒葡萄酒等影响较大的案件。
河北省省长陈全国对此专门批示:“省质监局工作做得很好,望乘势而上,除恶务尽,消除隐患”。2010年1月5日,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也在《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2009年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乃至全省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好成果,望继续努力,不断上水平。
技术检验:破坚冰而行
从“检得慢”到“检得快”,从“检不了”到“检得好”,从过去分散式各自为政到如今一体化协同作战,这个过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5年,不,准确地说是两年。
从2009年到2010年两年间,河北省质监局为加强质监技术机构的检验能力,打破区域界限,对省、市、县三级技术机构优化整合,全力打造一流的检验检测机构。2009年2月,建立了全国首家省级食品质量监督研究院,该院与美国、德国开展了业务合作,是国内第一家国家认监委授权的乳粉中三聚氰氨能力验证组织单位;在全省10个地级市、32个重点县各建了一个高标准的食品检验中心。一年之内在全省整合、建立43个实验室,这在河北质监历史上是一个创举,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食品实验室建设只是技术机构建设的一个侧面。目前,全省建成和在建国家质检中心14个、省级质检站70个、食品实验室43个、计量技术机构146个,形成了覆盖了全省产业的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提升全省质检技术机构水平,由河北省质监局斥资购置土地近20公顷,组织7个省直属技术机构共同出资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的检验检测研究中心正在抓紧筹建,全面推进技术机构集团化发展建设步伐。
2010年11月23日,河北省质监系统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工作会议在保定雄县召开,11个实验室被命名为“河北省实验室标准化优秀示范单位”。这是对全省质监系统推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一次集中检阅,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该省质监系统实验室建设的丰硕成果。
2009年7月,曹妃甸,河北省质监系统一个内部研讨会在这里召开,研究的中心话题就是技术机构的改革。
翻开尘封的档案,一份“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2009~2011年的发展建设规划”跃然纸上。在这个规划里,对技术机构改革的思路有着清晰地描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升水平,目的就是解决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
这个困扰已久的话题,在《河北省质监系统开展检测工作整顿的活动方案》中开始破冰:推进食品实验室、三档县局(河北省按经济强弱划分的三级区域)检验检测资源的“融合、整合、联合”,努力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局面,逐步形成协调、统一、权威、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整合食品检验机构业务,除43个食品检验中心外,系统其他质检机构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在邢台、张家口进行三档县局质检机构整合试点,整合由易到难,逐步收缩县级质检机构;整顿省级检测中心(站),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逐步取消;集中力量,大力加快国家级检测中心(站)建设。
改革,冲击的是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管理体制,迸发的是潜藏已久的活力。从2009年初春开始,河北省质监局组织系统内检测机构的负责人,赴山东、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参观学习,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创新思维,以及监管模式、管理体制、用人机制等方面,对照先进找差距。
2009年,沙河市质监局按照河北省质监局食品中心实验室建设的要求,高标准建成了沙河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光是新建的实验室面积就近700平方米,并投资160万元购置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20余台套检验设备,建设了P2级微生物实验室、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原子吸收室、原子荧光室和常规理化分析室。
现代化的实验室,不仅需要先进、高端的仪器设备,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和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在邢台,全市质监系统技术大比武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也是河北省质监系统开展技术大比武的一个缩影。继去年举办技术大比武后,今年的大比武以更大的规模、更广的范围在全省系统展开。河北省质监局先后举办了70个省级质检站、146个计量技术机构负责人的培训班,以及化工、煤炭、家具、食品、烟花爆竹、钢铁、纤维等22个专业培训班,1314名检测人员得到培训。与此同时,还开展了计量、质检、特种设备、纤检专业的大比武活动,不仅比专业知识,还要比专业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大比武、大培训,全省系统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
从2010年5月开始,廊坊市质监局在市、县两级质检机构,开始推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一体化模式。这一做法也是河北省质监系统推进技术机构改革的又一个新探索。今后,县级技术机构将设立协作组,在全市范围内协调联动一体化检验;根据检验能力合理分配检验任务,自己能检的自己检,不能检的就近送检,市内检不了的统一送省局检;抽样、送样、检验三权分离;检验收入按工作量和运行成本合理分配;市局统筹项目规划、项目论证、项目审批和项目投入。
“十一五”后两年,成为河北省实验室建设发展最快的时间段。目前累计投入资金7亿元用于各级技术机构建设,在批准计量、质检建院基础上,锅检、特检、标准相继建院,整合建立了省食品院,国家级质检中心达14个,省级质检站达70个,全省食品实验室达43个,扩大了技术机构的规模和影响,壮大了实力。
“将来,我省质监系统实验室的基本格局,就是以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以省级机构和省级质检站为核心,以市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为基础、社会技术机构为补充,为依法行政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河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振华介绍说:“就是要建成技术机构检验水平层次分明、检验项目各具特色、检验市场划分明确、检测资源优化配置、对内检测市场统一、对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机整体。”
提升质量:奏时代强音
回眸“十一五”,我们对过去的足迹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一个5年,两任班子,几代人的艰辛,众志成城的付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砰然之间把这一个5年截成了两段,但是,它阻挡不了燕赵人追求质量的恒心和毅力,摩擦不掉河北质监人对于质量的付出和艰辛,岁月的更迭已然把我们推到了一个改革、创新的巨轮之上,新时代的号角再一次在燕赵大地上吹出最强音。
质量兴省、名牌兴企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调整成立了“河北省质量与名牌战略领导小组”,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关于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全省各市(区)、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与名牌工作领导机构,大力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县活动。组织开展了“质量安全年”、“质量提升行动”等活动,全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82.3%,全省服务行业已有1000多家单位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奖励制度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全省共有27家单位和8名个人获得“河北省政府质量奖”,225家企业获得“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246家单位获得“河北省服务质量奖”。培育创出49项中国名牌产品,822项省名牌产品,505项省优质产品。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7.8%的名优产品生产企业,其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及出口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8%、36.7%和28.4%,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8.2%,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拉动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5.9%。省政府设立了“河北省政府质量奖”,对提升全省质量发挥了激励引导作用。
质量状况分析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河北省质监局建立了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发布了《河北省工业企业质量状况》和《河北省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全面反映了全省工业企业的总体质量状况,提出了加强全省质量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全省各市县局全部建立了季度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狠抓食品安全,质量状况得到改善。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完成了对米、面、肉制品等28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发放任务。同时,对食品企业普查建档,加大监督抽查力度,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打击整治。加强食品检测能力的投入,建立了全省食品质量检测体系。对直供奥运核心区和涉奥的食品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和批批检验,对支援灾区物资及时进行检验,对供应世博产品和销沪产品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系统迅速投入应急处置工作,紧急配备三聚氰胺检验设备,圆满完成了检验任务,先后开展多次乳制品专项活动,查处多起案件,销毁近千吨问题奶粉,开展食品风险监测,保障了全省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整体提高。河北省质监局出台了《河北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开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软件系统,基本实现省、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数据信息共享;加大重点设备监控力度,重大危险源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基层安全监管作用明显。专项整治形成制度,对潜在事故隐患多、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土锅炉、压力管道、气瓶充装站、车用气瓶、电梯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一批安全隐患得到整治和消除,河北省质监局近3年连续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技术基础地位加强,服务功能完善。工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全省采标产品累计已达5527项,重点采标项目达到106项,全省企业产品有标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农业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累计制定799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和1400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基本形成了适合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框架。服务标准化工作得到了新拓展,累计完成服务业标准制定79项。开展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全省已有61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已经建成22家。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自我发展能力加强。重点加强了对市、县局综合办公楼建设的资金投入,累计达7.03亿元,目前大部分市县局的办公条件已得到较好改善。投入2306万元为市县局稽查队伍配置了执法用车220辆,充实了行政执法装备,行政执法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预算收入增幅保证了系统稳定发展。系统上下积极努力,加大执法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收入总量年均增长14.4%,2010年比2005年增长96%,执法收入与检验检测收入的比例更趋合理。大力推进财务集中核算改革,全系统建立了12个财务核算中心,加强了资金管理,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
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得到改善。通过开展技术大比武、演讲比赛、体育比赛、书画展览、表彰“十强县级局”和“十强技术机构”、“五比五提”等一系列质监文化活动,职工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先进单位。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河北省质监局和各市质监局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单位,河北省质监局还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直机关作风建设年先进单位”。
拨云见日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一五”时期,是河北省质监事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全省质监事业取得了新成就,跨上了新台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职能进一步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