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将至。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06年粽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产品抽样合格率达到85.5%(名单详见2版)。
本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16家国家级食品质检中心进行,抽查依据GB 19295-2003《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 15199-1994《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等标准,重点对粽子样品中的铅、铜、酸价、过氧化值、大肠菌群等项目以及粽子中是否掺加了硼砂、粽叶是否经硫酸铜等浸泡进行了检验。共抽查了152家企业生产的256种粽子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5.5%。其中有10家企业生产15种产品粽叶中铜的测定不合格;有1家企业生产的两种产品中检出硼砂;有13家企业生产的17种产品中大肠菌群不合格。还有3家企业生产的3种产品酸价和过氧化值等不合格。此次抽查涉及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东、吉林、福建、陕西、新疆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
此次专项抽查结果表明,大型企业、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总体质量状况较好,这是市场的主流,其中有35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
本次抽查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有8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一是部分样品大肠菌群超标。经检验,大肠菌群检测值最高为24000MPN/100g,超过标准限定值的100多倍。二是个别样品检出掺加了硼砂,粽叶经硫酸铜等浸泡过。我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禁止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硼砂是一种化工原料,多在陶瓷、玻璃等产品的制造中使用,但不得在食品中使用。在粽子中掺加硼砂,可以延长粽子的保质期,增加黏度,还不粘粽叶。硫酸铜是在化学工业中用来制取其他铜盐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农药等行业。用硫酸铜等浸泡粽叶,会使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表面变得光鲜,色泽鲜绿。另外,在抽查中还发现有个别样品的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针对本次抽查结果,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扶优治劣的原则,对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扶优扶强,引导消费;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销售。凡发现粽子中掺有硼砂或粽叶经硫酸铜等浸泡的生产企业要立即查封,对尚未售出的产品监督销毁;对已售出的产品要求企业收回,同时要追根溯源查清原料来源,查清不合格产品的流向。
按照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目前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在组织开展对粽子产品监督抽查工作,重点检查质量不稳定的小型企业、小作坊,重点检验重金属、微生物等项目以及粽子中是否掺加了硼砂、粽叶是否经硫酸铜等浸泡。各地质监部门将对好的企业和产品进行宣传,对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坚决曝光,并依法严厉查处,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