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记者是以买油者的身份接 触高老板的。来京多年的高老板有自己的油坊,生意不大,倒也红火。
在与高老板接触几天后,记者实言相告了接触他的目的——了解香油造假的内幕。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高老板并没有因为记者的身份而终止交往,反而给记者的采访提供了更多的帮助,而他自己或者是代表了相当部分油坊老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再不愿和香油精打交道。
老家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高老板有很多老乡在北京从事油坊生意,用高老板的话说,磨油的他基本上都认识。大名府香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味、色都有相当高水准,至今在国内算得上一绝。
来自大名的高老板同样有一手好手艺,从芝麻的选料、热炒到出油,都有独到之处,用他的话说,即使是同样的芝麻,他做出的油不但量多,味道更醇香。
拥有磨油好手艺的他,本想大干一番,让妻女老少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香油精的出现,准确地说,应该是香油精勾兑色拉油、黑油做假香油现象的出现,彻底地粉碎了他的梦想。
2003年9月后,国内芝麻价格大涨,香油成本随之攀升。
但对消费者来说,却很少有人买帐。习惯了低价香油的市民,不愿接受较高的价格。于是,令所有香油坊老板苦恼的事情出现了,纯正的香油卖不动,生意难以为继。
此时,所谓头脑灵活的人看到了商机——造假香油。而方法极其简单,只需将香油精、色拉油和黑油按照一定的比例简单勾兑即可。于是,假香油一夜之间遍布城乡,而消费者也为能买到价格能接受的“纯香油”而沾沾自喜。
高老板告诉记者,当出现这种情况后,他自己也不知所措了。是保持原工艺呢,还是随波逐流呢?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也不得不加入造假行列,其他油坊的情况也类似。
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但最大的隐患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假香油制作工艺的极其简单使任何人都有造假的可能,直接后果是假香油泛滥,直到现在真香油都难寻觅。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用脚投票——不再吃香油,因为香油变味了,吃多了对身体会有更大的伤害,而不是以前富有营养的好调料,好伴侣。
高老板向记者感叹道,香油坊主们现在成了香油精的俘虏,成了香油精的最大推销者,而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毁掉整个香油行业。
“我现在最盼的就是有人管管。”高老板无奈地对记者说。记者在暗访中,还是第一次听造假者说,希望有人管管。
“油兑油,神难分”。高老板告诉记者,对于假香油,消费者很难分辨。所以,此时执法机关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假香油遍布京城,甚至全国的其他地方,却很少看到执法人员的身影。
“假香油都在柜台上摆着,难道他们(执法人员)就看不到吗?如果他分辨不出来,那香油都比芝麻便宜了,你难道就不怀疑吗?”
遗憾的是,执法者没有看到,也没有怀疑。
如此下去,香油这个行当将不存在,而自己也不愿再当香油精的俘虏,改行算了,高老板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