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从标准出版看信息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创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发行模式,是当前传统出版单位共同面对的问题。

  中国标准出版社由于自身出版物的特点,较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标准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它具有品种多、文本薄、专业性强、单种标准受众面窄的特点。但它又是工业化大生产必不可少的通用技术文件,进而发展为当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性技术要求,企事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又离不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有6万多种,绝大部分因文本薄没有书脊,任何一个书店都不可能备齐,也不好经营。而企事业单位和读者需要标准时,往往是买不到或是买不全。标准文本的这些特点,使标准的出版发行工作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存在“买标准难”和“卖标准难”的窘况。

  2003年我们中国标准出版社决定采用信息技术解决上述矛盾。首先,我们成立了以社领导牵头,招聘专业人员充实了标准信息领导小组,制定了标准信息化解决方案。其次,对所有标准文本和档案采取扫描、重新排版等方法全部做成电子文本。第三,按照统一模版将全部标准电子文本制作成PDF格式的“标准电子文本数据库”。第四,购进数字打印机,开发能应用于“标准电子文本数据库”与数字打印机相连并加密的计算机软件。经过上述程序和一年多的实践,标准文本数字打印取得实质性成果:我们出版的95%的标准由纸质文本和储存在货架上,转换为电子数字和储存在服务器里。顾客来买标准,再也不用担心由于卖场空间造成的备货不齐和销售断档而买不到标准了。顾客通过操作计算机,查找到所需标准,轻点鼠标,数字打印机就会立即打印出所需的标准,实现了按需印刷,立等可取。数字打印标准系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标准品种备货不全和供货不及时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标准用户,出版社也节约了纸张消耗、仓储和物流成本。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竞争是无处不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传统出版产业面临数字信息产业的竞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传统出版产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像有自己的编辑、出版、发行队伍一样,要有自己的信息软件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既能与社会通用,又能有自身特点的信息网络系统。另一方面,传统出版产业必须加强与数字信息产业的合作,走合作双赢的道路,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传统出版产业有着多年积累的出版资源优势和编辑加工优势;数字信息产业有着信息技术优势和市场开发优势。双方的优势互补,就可以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而扩大市场的份额。中国标准出版社现已与多家数字信息企业进行着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前不久,中国标准出版社与北京万方数据公司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标准数字化出版服务为契机,标准出版社的“标准电子文本数据库”通过万方数据新的知识服务平台系统和专业的数字化全文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数字标准全文的检索和阅读服务。此次战略合作完善了合作模式,增加了备案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数据深度开发等内容。双方的合作在保护标准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保证了标准文本的安全,规范了标准的传播秩序,增强了传统出版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提升了传统资源在国际信息服务行业的竞争力。

  数字出版对传统的出版业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正如传统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一样。这种挑战不管我们主观愿望如何都是必须要面对的,而机遇却是需要我们去争取的。从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动态来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标准文本的传播方面,基本上取消了纸质文本,传递的都是数字化的电子文本。我国现在不仅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而且在2008年已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常任理事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我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外标准化机构的交往和标准信息传递会越来越频繁。前不久,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的标准化机构的有关人员来标准出版社考察,看了我们的“国家标准网络发行服务系统”后,表示赞许,认为“国家标准网络发行服务系统”技术先进,加密措施得当,文本安全可靠。并先后与标准出版社签订了标准文本相互网络代理销售协议。试想,如果没有7年前的标准数字出版改革创新,我们在国际标准化交往上必然会处于尴尬的境地。

  同样,数字信息产业也要增加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国际社会和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非常重视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离开了诚信,要么会出现唯利是图的混乱;要么会诉讼缠身,走不远也做不大。数字信息产业必须遵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重视内容的合法授权,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出版单位积极探索如何将优质内容转变为市场优势,数字信息产业也在不断思索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变为内容优势。无疑,走合作之路,将是传统出版业与数字信息产业最好的选择。

  (作者为中国质检出版社社长)

作者:张健全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