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西质监事业“十一五”发展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座座质量检测中心拔地而起,一台台精良检测装备琳琅满目,一条条金质信息网络星罗棋布,一个个科技管理人才应运而生……

  “十一五”期间,广西质监人重点实施“质量兴桂、技术标准、名牌”三大战略,着力推进“质量立检、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文明亮检”四大工程,以“优在制度、重在执行、严在监督、成在整改”作为管理理念,以豪迈的气概、艰苦的努力、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创出了前所未有的业绩,挺起了壮乡经济发展的脊梁。

  实施质量兴桂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质量关乎经济振兴,关乎国计民生。

  发展“质量经济”,对广西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期间,广西全面确立以质取胜战略,掀起了“质量经济”发展新高潮。

  2010年1月26日,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质量兴桂战略会议,发出动员令:全面实施质量兴桂战略,大力发展质量经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广西全面实施质量兴桂战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质检总局及时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关于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随着质量兴桂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全区14个市已全面启动质量兴市,109个县(市、区)已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市、区)活动,全区上下全力推进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实施品牌创建战略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名牌战略能为企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十一五”期间,广西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广大企业争创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推动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向名优企业、行业集聚。

  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意见的通知》,广西质监系统全面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倾力培育、打造、扶持名牌产品,名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的微型汽车、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柴油机、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的钢板获得名牌产品称号,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甲天下”系列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后,占据广西高档乳制品市场半壁江山,覆盖四川、上海等7个省市,结束了广西乳品“出不了远门”的历史;名牌产品宾阳蚕茧丝则成为出口欧美的首选茧丝产品。

  国家食糖及加工食品质检中心为提高广西乃至全国食糖产业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在进一步提高泛北部湾地区食糖、加工食品产品质量,提高食糖及其相关产品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利用广西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区位优势,立足广西,服务大西南乃至全国,为政府管理部门及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技术服务,推动制糖行业与食品行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食糖及加工食品质检中心承担了大量食品质量的检测工作,月处理样品能力已达到1500批次。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的检测技术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广西陶瓷质检中心对广西陶瓷业发展更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品远销海内外……

  截至2010年,全区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1个,广西名牌产品362个,广西优质农产品36个,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排名第一,在西部地区排名第4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进入全国前7位。

  尽管广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仅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4.49%,但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8%,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74%。2010年,广西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1%,比2005年提高了19.3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力助企业抢占市场

  质量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标准的竞争。得标准者,得天下。没有话语权,就会被边缘化。

  广西已组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工作组)15个,建立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相配套的广西支柱、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为广西企业抢占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广西获得批准筹建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工作组)从3个增加到15个,自治区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1个增加到20个,在全国首创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并纳入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大平台建设。

  主持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02项、行业标准125项,发布地方标准382项,比“十五”期末分别增加了236项、110项、82项。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率达到86.18%。

  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7个,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完成10家国家级、50家自治区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广西主导起草的《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旱地糖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重熔用铝锭》等国家标准,有力地支撑了广西汽车、蔗糖、铝业等支柱产业发展。

  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广西还十分注重“引进来,走出去”。“十一五”期间,自治区质监局邀请新加坡食品标准研究资深专家到广西“传经送宝”。依托广西标准院建成了中国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主动与越南标准质量计量总局签署《标准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中国——东盟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深化行政制度改革

  工作效能大幅提升

  广西质监系统深化行政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推进网上审批等电子政务工作,并实现关键点电子监控,有效提高了行政效能。

  “十一五”以来,实现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全区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301张、食品生产许可证5672张,标准备案7000个,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57项,发放计量认证证书628张(家),3C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2857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由1880家增加到4525家。

  累计检定汽车衡、加油机等6类重点民生计量器具138.22万台(件),强制检定总量较“十五”期间增加40%,强制检定率提高了10%。

  查处产品质量违法案件57331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4.08亿元,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亿元。

  创新行政审批“受理、审查、批准”和行政执法“立案调查、审理、集中执行”三分离工作制度,行政审批办结时间平均缩短1/3以上,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率。该做法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肯定。

  创新产品质量监管

  有效保障民生安康

  在重点产品、食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广西质监局创新推行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抓手”模式,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产品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保障民生安康。

  以食品、农资、建材等社会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产品为重点,全力抓好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共查处违法案件5.73万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标值4.08亿元,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亿元。

  “十一五”期间,全区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加工食品抽检合格率由85.15%提高到86.9%,比2006年提高了1.75个百分点。特种设备综合定检率由95%提高到98.93%,比2005年提高了3.93个百分点,万台设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从1.77、1.14下降至0.76、0.82。

  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经济发展底气更足

  “十一五”以来,广西质监技术机构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为质监部门履行职责打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有力地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有成效。积极围绕广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质检中心。“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投入6.93亿元,用于国家和自治区质检中心建设,已建成国家质检中心8个、自治区质检中心16个,在建国家质检中心2个、自治区质检中心8个。新增技术装备5542台(套),实验室面积9.2万平方米;检测项目由2005年2200项增加到2010年的6553项,增长197.8%。

  通过全力推进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国家级、自治区级质检中心,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不仅改善了地方的投资环境,为政府对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的宏观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而且为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国家食糖及加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广西首个国家级质检中心,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广西支柱产业制糖发展,不断强化服务企业的措施,深化服务企业的内容,有效地促进广西制糖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广西食糖企业屡获中国名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检测能力建设快速发展,提升了质监科技保障能力,在应对突发质量安全事件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2008年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中,在当时没有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国家标准方法的情况下,广西质检院、柳州质检所组织力量攻关,分别在24小时之内研发出检定方法,研发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在全国质监系统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区乳制品“三聚氰胺”检测创造了条件。2009年6月,由广西计量院校准的体温检测设备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截获了广西首例输入式甲型H1N1流感病毒携带者。广西计量院也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检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计量科技强企护民作用突出。全系统共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57项,较“十五”末期增长18.7%。累计检定6类重点民生计量器具138.22万台件,强制检定总量较“十五”末期增加近40%,强制检定率总体提高10个百分点,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计量环境。

  标准化科技引领作用明显。全区共制定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02项、行业标准125项,批准发布广西地方标准382项。这些标准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科技成果挂满枝头。与“十五”末期相比,“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37项,增长291%;获得科研项目经费1512万元,增长227%;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实现了广西质监系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编写了《质量技术监督概论》、《质量安全知识读本》等专业技术著作18部,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取水计量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人才强检成效显著。人才数量发展壮大,大学本科人员由“十五”期末864人增加至2010人,研究生及硕士以上人员由66人增加至529人。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已有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9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量达到99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225人,中级职称760人。人才结构全面优化,全系统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人才比例达到69.41%、69.62%,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37个百分点和50个百分点。

  通过全力推进“人才强检”战略,质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智力支持。

  由于质监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多次胜利完成了急难险重任务,在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展现了广西质监人的风采,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

  管理文化规范卓越。创新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树立了“优在制度、重在执行、严在监督、成在整改”的科学管理理念,初步实现机关管理模式由传统、松散、零星、临时的粗放型向科学、系统、标准、长效的集约型转变,行政效能由能快能慢的自由型向限时办结的规范型转变,政纪由有令不行的放任型向令行禁止的约束型转变,工作作风由以我为中心的经验型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型转变。

  文明亮检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全系统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推手,实行PDCA管理,工作执行力有力提升。在2007年全区区直单位落实“三项制度”现场会上,广西质监局作为两个典型单位之一发言,并在全区纠风工作会议和各市纪委书记和监察局长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2009年,在自治区政府部门绩效考评中,广西质监局名列第二名。

  深入开展“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文明行业新风貌。全系统共有95个单位获得“文明单位”称号,而“十五”期间只有34个。26个处级以上(含处级)单位中,有21个已建成自治区文明单位,占处级以上(含处级)单位总数的80.76%。82个科级单位中,有16个已获自治区文明单位推荐公示,占科级单位总数的19.51%;30个已建成市级文明单位,24个已通过市级文明单位推荐公示,占科级单位总数的65.8%,为下一步争创文明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涌现了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树立了质监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作者:吴彬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