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国家质检总局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国务院决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十年来,质检总局先后从各个部委接手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多项工作,忙碌如陀螺般旋转;十年间,质检总局被寄以厚望,也备受指责,压力重重。
如今,像对待“小煤矿”一样对待“小奶粉”,引入欧美更为先进的消费保护理念,计划建立消费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严格实施风险分析,将有重大质量安全事件时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强制改成每月一次……在2010年8月就任局长的老质检人支树平的带领下,质检系统开始悄然转身。
“小奶粉”迎来生死大限
“2011年3月1日起,中小乳制品企业将迎来生死大限,预计全国将有一部分中小乳制品生产企业被淘汰出局。”乳品专家王丁棉说。
这个生死大限源于质检总局在2010年11月1日公布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质检总局要求,现行所有获得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的企业要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凡未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必须要依法停止生产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产品。
此次新修订的审查细则,主要是从4个方面重新做了修订,包括了25个小项,涵盖面之广达到“史上最细”,尤其是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对蛋白质、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等64项指标进行自检,同时提出了产能方面的要求。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将被坚决依法淘汰、依法关停。
这是一个不仅让乳制品行业震惊、质检系统也备受压力的决定。2004年,质检总局从卫生部门手中接下食品安全这块烫手的山芋,自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以来,中国乳制品行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质量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三聚氰胺几次重出江湖,婴儿性早熟之谜至今未解,乳制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然而,食品安全领域九龙治水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而对乳业的整顿,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天平的一方涉及数以千万计的奶农的生产生活、地方乳制品企业的利益以及中国乳业的发展,另一方却是食品安全、是婴幼儿的健康、是中国乳业的信心。“三农”问题、地方GDP增长、稳定和谐、洋奶粉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这些沉重的字眼让众多相关职能部门在乳业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以至于卫生部牵头的2010年版乳业新国标在争论了一年半之久才迟迟出台,更被指为“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一夜倒退25年。
质检总局为何给自己挑了如此难啃的硬骨头?一位接近质检总局的人士透露,这和新任局长支树平有很大的关系。支树平出身于山西大同煤矿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曾经在大同矿务局工作长达15年之久,曾经下过矿的支树平,对于生产安全有着特别的警觉和高度的责任感。而自从2005年担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后,支树平亦将这种对于安全的警觉和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带入了质检系统。
“低调、务实、关注民生、强烈的责任感”,是上述人士对支树平的评价,而6年的质检生涯,亦让支树平深刻了解了系统积弊。力排争议推出新政,引得业内一片哗然,但在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莲芳看来,对于混乱的中国乳业市场而言,也只有大动作才能解决暴露出的问题。陈连芳告诉记者,众多中小乳企,既没有奶源基地,生产质量也无法保证,严重扰乱市场,如果此次质检总局能执行到位,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内乳制品安全,更能在国际市场重树品牌形象。
大部委发布小贴士
“春节来临,大家都到商店或集贸市场置办年货,这时候就少不了要和电子秤打交道,但也有少数商贩为谋取不法利益,采用拉绳子(或皮筋)、贴黑胶布、改装/加装开关、遥控装置、加装芯片等作弊手段,坑害消费者。在此,计量专家专家提醒,注意以下细节……”
春节前后,各大门户网站上出现了很多生活小提示,内容涵盖电子秤、出租车计价器、加油机防作弊窍门,大型游乐设施、液化石油气瓶安全常识,选购燃放烟花爆竹、选购使用室内加热器和储水式电热水器注意事项等,内容专业而翔实,这些都是质检总局发布的。
新浪网财经频道的一位编辑对记者表示,看到部委放低身段,关注民生小问题,印象中还是第一次,节日期间的点击量也非常高。而在质检总局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管,一方面加强普通公众的质量安全意识,在重塑部委公信力的同时彰显了亲和力,让这个大部委显得温情脉脉。
第一时间到现场
2010年12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曝光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十几个小时后,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率质检总局督查组抵达昌黎,督导当地有关部门彻查造假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停止生产,并责成立即召回问题产品,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
知情人士表示,这类案件涉及公安、工商等各个职能部门,也涉及当地政府关系,但质检总局这样快速的反应,也是极其少有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发布信息”,1月6日,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支树平曾这样表示。
1月份,由于荷兰一家生产饲料用脂肪的企业产品中混入了含二噁英的工业用脂肪酸,导致德国4760家农场可能受到污染,质检总局第一时间与德国官方进行沟通,了解是否有受污染产品输入中国,在德国官方未及时提供详细情况时,立即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二噁英污染对中国民众造成健康安全伤害:1月5日发出风险预警,11日起暂停进口德国生产的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并对到港的德国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批批检测二噁英。
此外,从2011年起,质检总局每月会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缺陷产品召回信息等,曝光违规企业“黑名单”。
风险预警将加强
在对于质检系统的诸多指责中,反应慢、监管滞后是被常常提及的。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苏丹红、三聚氰胺、二甘醇、化学火锅……每一次食品安全事故,都会给国人上一堂化学课,每一种化学元素组合,都给食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数以万计的添加剂和食品新工艺让人防不胜防,而这些神奇化学物的背后,无一不是邪恶科技在作祟,一批心术不正的专家牵手昧良心的商人,不断钻研法律法规的漏洞,共同孕育了食品造假的源头。
为挑战邪恶科技,应对企业故意失德,2011年年初,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支树平要求质检部门将风险管理作为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机制,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2010年10月,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上也要求质检科技部门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国家质检中心已经达到180个,其中在建148个,建成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09个、在建100个。
此前,在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处理事件中,有生产者被判刑,有监管者被辞退,但没有一起从技术发明层面和创新源头寻找根源,更没有从制度层面防止科技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今,不再被动处理安全事故,而是从源头打击邪恶科技,成为质检总局工作的重点。
但质检总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一方面,支树平曾坦承,有些质检人员与企业距离过近,模糊了界限,放松了监管。有长期研究质量的社会学专家解释,地方质检机构虽然表面上是垂直管理,但也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利益导向和机制设置,导致地方质检部门“不能作为”和有效作为。另一方面,很多邪恶科技背后的技术力量拥有双重身份,比如一方面研发、售卖某项化学物质的快速检测仪器,而自己本身就是这项邪恶科技的始作俑者,这考验着质检部门的智慧和耐心。
尽管困难重重,质检总局仍在努力前行。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正探索与卫生部门合作,从产品引起的人身伤害及时发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健康和权益。质检总局已将深入研究拟定的《质量发展纲要》提交到国务院,力争把质量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本文转自2月17日《时代周报》,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