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个普适性的命题。就食品安全而言,知识就是安全,而无知则是食品安全的大敌。正鉴于此,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特别重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这个重要环节。刚刚召开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部署2011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就特别强调了“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能力”这一点,并将其列为今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对拥有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比如,我国自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果冻“新国标”,对果冻产品的大小规格进行了详细规定。然而,国标实施至今,仍有许多消费者对其内容茫然不知,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果冻还有国家标准。新国标出台之前,市场上曾大量存在不符合标准的“小果冻”,这种果冻因其小和食品本身滑溜的特点,食用时不小心很容易进入气管,造成窒息。这种“夺命果冻”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险系数很高,而事实上,早有“果冻杀人”事件见诸报端。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虽然大都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某些食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去避免这种危险,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他们缺乏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对果冻国家标准的知识欠缺正说明了这一点。民众食品安全知识欠缺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获得安全感,以及在安全感丧失后过度反应产生的食品恐慌。恐慌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拒绝消费相关产品,其后果是除了使自己承受生活不便外,也会让那些正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遭受巨大压力,整个市场秩序也会因此陷于紊乱。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食品安全,想到的往往是相关标准的制定、生产经营者的自律和各监管环节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而恰恰忽视了食品安全科普宣教。由于这方面工作不受重视,也导致许多消费者产生了一些消费误区,比如贪图价格便宜,缺乏防范意识,以及过度紧张,食品消费信心易受打击,甚至出现食品消费恐慌。
食品安全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监管,同样也离不开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因此,必须把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能力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只有全社会都懂得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政府有关部门严格监管的同时,人人都靠掌握的科学知识理性消费,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令人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