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实现了该省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三个“百分之百”,即电子监管覆盖100%、食品出口安全100%、“点对点”服务100%。在创先争优领导点评活动当中,该局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被“点”出了思路,“评”出了实效。
2010年,黑龙江检验检疫局以“质量提升”活动为契机,立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这个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服务措施,努力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克难求进,转型升级。
2010年1月至11月,黑龙江省出口食品1740批,货值0.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85%、17.91%;出口食品合格率达99.83%。不仅实现了严密监管保安全,而且通过有效服务,促进了该省食品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造成的冲击,把住了“安全门”,实现了零事故、零退货、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找准出发点,落实以质取胜帮扶措施。2010年初,该局启动“质量提升服务百千万工程”,走访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广大食品企业,实施“点对点”服务,落实“服务外贸企业发展20条举措”,宣传检验检疫政策法规,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组织编写《食品安全百问百答》知识手册,免费送法上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积极搭建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平台,组织专人跟踪收集翻译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200余条,在门户网站公布信息330余条,有效解决企业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困难,并为进出口食品企业减免收费120余万元。
这些有效的积极措施,不仅全面提升了服务黑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而且还得到了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该省副省长孙尧称赞说:“国际金融危机给黑龙江省的对俄出口带来很大困难。面对困难,你们积极呵护、培育外贸企业,减免各种费用,尽最大努力推动对俄出口,为黑龙江对俄贸易的发展和稳定作出很大贡献。”
把握落脚点,创新便利通关监管保障。为了落实出口监管的“一企一策”,该局进一步扩大了电子监管覆盖面,电子监管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3家增至28家,覆盖率由8.82%提高到100%,年均增长90%以上。尤其是在出口禽肉企业的监管上,他们采取提前介入,检测先行监管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平均出口禽肉每吨可节约成本800元,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200万元,促进企业产品出口。
2010年,黑龙江省禽肉出口量增幅达31.68%,跃居全国出口禽肉第一大省。这是该局提高通关效率,缩短通关时间,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了出口电子监管在科学把关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的结果。
“有了远程视频监控我们可以实时与检验检疫部门实现安全对接”,难怪黑龙江天昊玉米企业的负责人开心地说,“检验检疫部门直接对我们的生产车间进行实时监管,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诚信自律意识,而且也在第一时间降低了产品出口风险。”
开展风险分析,是该局食检处“质量提升”活动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哈尔滨马力酵母企业实施“月结制度”,采取“电子报检+监督抽检+集中计费+集中提单”的监管模式,使验放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全年共帮助企业节约成本30余万元。
突出着力点,形成部门联动强大合力。以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为契机,该局携手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食品药物残留联合监测工作,尤其是针对年初某企业产品检出“三聚氰胺”的谣言事件,检验检疫与地方质监部门迅速反应,共同对企业提供的检验数据和详细记录资料进行校准和复验,38小时内有效澄清事实,维护了龙江乳业品牌声誉。
为打造黑龙江农垦系统的“航母级企业集团”,该局深化与绥化地方政府协作配合,开展企业所用原料采购情况调研,建立原料供应商评估体系,积极维护加工企业与原料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责任链和价值链,形成“润滑剂”。同时,进一步落实黑龙江检验检疫局与黑龙江农垦总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大力推动垦区示范区建设。广泛推行基地GAP认证,以标准规范化管理取代原有落后质量管理模式,落实示范区企业扶持措施,加快实施农产品发展战略,全力帮扶农垦系统打造航母级企业集团战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