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掀开进口葡萄酒的华美面纱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岁末年初,作为节日消费的主角,酒类产品再次烧热了市场。茅台、五粮液等老牌高端产品价格猛涨,作为新晋贵族的进口葡萄酒也不示弱:顶着精美包装,将卖场展示架挤得满满当当,销量一路攀升。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前不久公布了一项数据:2010年,中国首度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出口额最高的市场,总额已达9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另有调查显示,2009年和2010年,中国进口葡萄酒量价齐升,销量年均增长超过100%,未来5年预计将占整个葡萄酒市场份额的30%。

  一系列现象和数据令国人兴奋不已,似乎我们已顺理成章地进入到国际葡萄酒消费大市场中,能充分享受进口葡萄酒的美味了。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在接受采访时一再提道:“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尚不成熟”。一位曾在国外学习葡萄酒酿造的专业人士,也在回给笔者的电子邮件中写道:“这种不成熟表现在各个环节,从引进、销售到消费。进口葡萄酒市场很大、很丰富,我们的经销商和消费者已经进了门,但也只是刚踏进门而已。”

  庞大的销量背后,真是一个如此不成熟的市场体系?

  法国酒庄主:中国经销商对这里不了解

  法国圣爱美浓地区,堪称波尔多葡萄酒的起源地。阳光下,10余公顷葡萄园与碧蓝的天空交相辉映。为了保证质量,每株葡萄树都只有不到7根枝干,而树与树之间的草,则是为了帮助它们排除多余的水分。

  “别看中国人都说法国酒好,但我和不少中国经销商打过交道,也问过他们为什么喜欢法国酒?法国酒好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帕斯卡尔孔哲是一名老酿酒师,退休前一直在圣爱美浓的一个酒庄工作,“酒好不好,首先要看土壤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是否适合葡萄生长。波尔多地区夏季日照充足,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海洋气候稳定而温和,葡萄在这儿过得很开心,长得健康味美。另外,酿酒是个复杂、精细的活儿,法国主要靠生产‘品质型’酒闻名世界,从不随便节省工艺步骤。如今,法国仍是世界上唯一正宗的‘年份葡萄酒’生产国。”

  毫无疑问,最受中国消费者认可的葡萄酒是法国酒,而法国酒中,又以波尔多酒最为突出。不少人会将“波尔多酒”挂在嘴边,可实际上,波尔多酒千差万别。在这片10万公顷的葡萄种植区域,酒庄随处可见,除了享誉世界的五大顶级酒庄——拉菲、奥比昂、拉图、木桐和玛歌外,大小酒庄多达数千家,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古老酒庄。但令当地酒庄主遗憾的是,中国经销商大多忽略了这些特点,只用“波尔多产区”就将它们全都囊括进来。

  法国南部著名葡萄酒产区朗格多克·鲁西永地区的一个酒庄主介绍说:“在我们这儿,白葡萄酒更有特色,我也曾向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推荐白葡萄酒,但他们似乎没什么兴趣,一心只冲着红葡萄酒来。事后我才了解到,原来,不少中国消费者都觉得白葡萄酒不够档次。”

  据了解,有一种叫科涅克白兰地的传统烈酒,常被法国家庭用来调味儿,笔者在做点心时,也常会加一点儿,以使糕点味道更好,当然也可以在饭前喝一小杯当开胃酒,如今,有中国经销商大量进口这种酒,甚至准备投资开发。这种投资,连法国的酒商都颇为不解。

  经销商:赚钱有“奇招”

  “说我们不成熟,不奇怪,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也就是近20年的事。”国内资深的葡萄酒鉴定师齐先生说。中国的葡萄酒热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5年,富隆酒业成立,成为广州当地甚至整个中国最早从事进口葡萄酒生意的企业之一。1996年,我国广东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率先掀起葡萄酒热潮,ASC(圣皮尔精品酒业)、骏德等一批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也先后面世。到2005年,中国的品牌葡萄酒进口量首次超过1000万公斤。

  目前中国从事进口葡萄酒的商家有多少?多个机构,包括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都没能给出大概数字。在网上以“进口葡萄酒代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很快便得到795万条结果,代理商们纷纷打出“原装进口”、“品质保证”的旗号,招揽生意。

  随着消费越来越火,经销商已比前几年规范许多,但问题仍然存在。首先是通过分装谋求利润。一位专门从事葡萄酒灌装的经销商告诉笔者,原瓶进口和散装进口,是进口葡萄酒进入国内的两种主要方式。前者多适用于知名品牌或实力雄厚的酒庄;而一些小酒庄因无力独立敲开中国市场,往往选择与人联合向中国经销商供应桶装原酒,到国内再灌装。这位经销商透露,近期,国内不少保税区都新建了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国际分装中心”,大桶进口原酒就是在这里被分装到小瓶中,并被贴上“原瓶进口”的标签。

  马华从事进口葡萄酒生意已经多年。他解释说:“葡萄酒天生娇贵,对温度和空气接触等条件都有特别要求,哪怕有一点‘漏气’,都不能再喝了。原产地装瓶的意义在于,生产、灌装一气呵成,能最大限度减少进出口过程中的风险,灌装酒则无法保证这一点。”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后,马华见识了太多同行的“赚钱妙招”:“为减轻运输重量、降低成本,他们有时会用软质皮囊代替木桶,并在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腐坏、变质。一些经销商一旦察觉到酒的味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或有其他损失,甚至会在灌装时加入水、色素、香精、橡木素等进行勾兑。”

  随意定价,是这个市场不成熟、不规范的又一表现。

  吴先生是一位外贸商人,一年前,他到西班牙旅游时喝到一款葡萄酒,觉得口感不错,价格只有15欧元(约合人民币128.4元),就动起心思,要将这款酒引入中国。他带着样酒回到国内,请来一位鉴酒专家,专家尝过酒后,大赞这是一款好酒。吴先生听后,兴致勃勃打算给酒定价500元,专家却“点拨”他说:“完全能卖到2000元。”马华认为,通常只有没经验的商人才会给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定下这样离谱的价格,但这确实反映出中国市场定价的随意性。

  “这是一个畸形消费的市场,”说到价格,马华一脸苦笑,“最初,我给专卖店供货时,曾要求店主控制利润幅度,别卖得那么贵,但对方说,那样根本行不通,‘进口葡萄酒卖得价低了,人家就觉得肯定是假酒,反而卖不出去’。不可思议吧?但中国市场目前就是这样!”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李德美认为,酒越贵越好,是中国消费者的认识误区,也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其实葡萄酒在法国也没有具体的定价规则,但在消费者和市场都相对成熟的法国,商家不可能也无法随意定价。”

  消费者:把红酒等同于葡萄酒

  “对于1984年才生产出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的中国人来说,葡萄酒是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最初,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主要由在华外籍人士支撑,如今,国内消费者已撑起半壁江山,增长可谓迅速。”ASC集团首席运营总裁张浩这样感叹。

  在位于北京CBD(中央商务区)商圈的进口食品超市里,有一家专营各式进口葡萄酒的酒屋。在超市开设酒屋,是目前国内葡萄酒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

  和其他柜台前的熙攘人流相比,这个酒屋稍显冷清,但仍不时有客人进来走一圈。每当这时,销售人员总会热情地迎上去:“您想选瓶什么酒?喜欢什么口味?”那些对葡萄酒不甚了解的顾客,通常无法用专用词汇描述自己对酒的感受。

  据销售人员介绍,来这里消费的顾客主要是外国人、海归和在CBD上班的白领。而根据对葡萄酒了解程度的不同,又可将他们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有喝葡萄酒的习惯,多自购自饮,对葡萄酒有一定鉴别力,会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性价比合适的酒;第二类是入门级爱好者,了解一些葡萄酒的基本知识,注重看酒标上产区、葡萄品种等相关信息却一知半解,迷信被宣传得较多的知名酒庄;第三类人几乎不懂葡萄酒,多盲目跟风购买,且一味将法国酒,尤其是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和好酒画上等号。

  笔者问一位正在看酒的先生:“请问您是准备买葡萄酒吗?”“对。我要买一瓶红酒。不是说喝红酒有益健康嘛。”葡萄酒等于红酒?红酒等于健康?笔者哑然。

  一位自称有多年“酒龄”的葡萄酒爱好者李先生告诉笔者,因为自己睡眠不好,听说红葡萄酒可以帮助睡眠,所以他每个月都会到超市买上一两瓶红葡萄酒。另一位消费者刘女士则喜欢在和朋友聚会时带上一瓶葡萄酒:“大家聚会喝白酒容易醉,喝啤酒容易发胖,那么多瓶子堆一起也没感觉,喝葡萄酒就显得很有气氛和情调。”

  专家:消费市场心态整体不成熟

  对消费者的种种看法,李德美分析说,虽然进口葡萄酒在生活中已越来越常见,但由于信息残缺、商业宣传及语言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尚存在不少主动或被动的错误。“比如,若按颜色分,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其中红葡萄酒约占六成。之所以不少消费者会将红酒等同于葡萄酒,可能因为国人钟情于红色,且红葡萄酒有更大炒作空间……葡萄酒年份越老越好、过分强调葡萄酒的健康作用、葡萄酒的味道就是要有点酸有点涩等,也都是消费者中常见的误区。”

  资深品酒师黄甜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葡萄酒和白酒一样,无法从表面分出品质的优劣,只能靠鉴别力,而对酒的鉴别力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刚刚打开,消费者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几千个不同的品种,加上全法文的商标更让人无所适从。这些信息的不对等,导致了消费者的盲目,甚至一错再错。”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提出,消费者中还有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认为喝高端进口红葡萄酒是身份象征,这和当年喝XO干邑、喝人头马如出一辙,很多人连真假都分辨不出,直接就干杯。这种不成熟不仅在葡萄酒行业,也出现在其他很多消费领域。这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心态整体不成熟造成的,因此,葡萄酒市场想要走向成熟,确实需要时间的积累。

  一位品酒师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引人深思:“我认识一对日本老夫妻,很喜欢喝葡萄酒,每次买回酒,他们会一起鉴别色香味,照着酒商提供的品酒表一一填写,然后再交流一番。老先生说,‘葡萄酒是个好东西,要真正享受它,当然要先知道它的好喽’。”

  “当然,我们希望消费者能逐渐积累对葡萄酒的认识,了解葡萄酒文化,但不能要求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担负起规范市场的责任。”张浩强调说,“这个责任,应由政府和葡萄酒行业共同承担。”

作者:汤久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