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那颗永远闪亮的星星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妈妈,天上那个最亮的星星是外公吗?”3岁的叶子用稚嫩的声音问妈妈刘娟。

  刘娟告诉女儿:“外公很平凡,不一定是那颗最亮的星星。”

  “妈妈别哭了,你想外公了,叶子就带你看星星,好吗?”叶子用胖胖的小手将妈妈眼角不停流出的泪水擦去。

  静静的夜,冷冽的冬,满天的繁星却异常明亮纯净。母女俩的对话,天上一定有颗星星听到了,温馨地眨着眼睛。

  叶子所说的外公,就是曾任江苏省宿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刘家勤。

  四个一律 一个共产党员的遗嘱

  刘家勤生前悄悄给自己选好墓地,照好遗像,写好了遗嘱。这份遗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留下的不惊天动地却映照他一生风骨的遗嘱。

  “四个一律”遗嘱:

  1、不开追悼会,不知道的一律不通知。

  2、不操办,丧事简办,一律不收礼。

  3、子女不披麻戴孝,一律戴黑纱白花。

  4、不设灵堂,一律不搞封建迷信。

  2010年10月29日9时40分,刘家勤因病逝世,享年59岁。

  2010年10月30日上午,泗阳殡仪馆。

  出差的、在家的,质监系统内的、系统外的,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只要刘家勤工作过的单位,人们都自发地赶来,不到24小时,近1000人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与刘家勤做最后的告别。同志们失声痛哭,连远调外省、身居高位的老领导获悉后都专程派人慰问。“我们是到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学习途中连夜赶回的,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赶到殡仪馆。”宿迁质监局监督处处长袁秀梅回忆起那一幕,依然心酸无比。

  刘家勤,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让他的同事如此眷恋、让他的亲人如此悲痛?

  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刘家勤的夫人——董伏兰,因为不堪失去至亲之痛,她被接到在北京工作的小女儿家里休养。

  “老刘在宿迁质监局当局长六七年,我们家人从来没有到他单位吃过一顿饭,更别说沾光出去旅游了。他一直说,等他退休了,一定带我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说罢,董伏兰止不住流下泪水。

  勤俭节约 从牙缝里节省每一分钱

  节俭是刘家勤的一贯作风。

  现在是宿迁质监局副调研员的王卫明指着办公楼下面的几块地说,2000年那里只是5排小平房。

  2000年10月,刘家勤被任命为宿迁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宿迁质监事业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的宿迁质监局只有30多人,人员来自各个单位,行风评议倒数第一,底子薄得连订报纸的钱都没有。面对困难,刘家勤没有叹息,而是带领大家分期分批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就从办公经费中节省,从燃修费、招待费中节约。

  面对思想混乱、工作落后的不利局面,刘家勤找干部职工谈心,寻找问题的症结;下基层调研,制定发展思路;制定工作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并带领大家一起吃苦,过穷日子。凡是在省局开会,只要是下午结束,不管有多晚,他都赶回单位,在路上服务区吃点便饭,为局里节约住宿费。任职期间,节假日从来不用公车。在刘家勤的带领下,骑车上下班成了宿迁质监局领导的习惯。

  “当时没有钱,大家就从牙缝里省。局里外债缠身,又面临垂直管理,买地时连10万元定金都拿不出来,行风评议也倒数第一。刘局长来的第一年就在全市大会上做检讨。那时他的压力可想而知。那是我们局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时期。”王卫明回忆说。

  刘家勤在质监局任职6年多,从小平房、茅草地、欠外债400多万元开始,到如今,宿迁质监局已经拥有共1万多平方米的3座办公实验用房,3座楼房围成了一个漂亮的办公大院,这宽敞明亮的大楼,不知倾注着刘家勤多少心血。

  廉洁自律 包工头不认识的局长

  1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建起来了,刘家勤没有接受一份礼品。

  刘家勤到工地上查工程质量,每到一处都仔细察看,项目经理和工头奇怪地问现场工作人员:这个人是谁?原来,刘家勤知道,大楼建设工程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找他,他从来不告诉人家他住哪里,也不吃相关约请的一顿饭,不接触与工程有关的任何一个人,难怪没有人认识他。

  几年来,宿迁质监系统先后盖起了7栋实验楼、办公楼,总造价3000多万元。刘家勤都通过公开招标置于阳光之下,就连院内改造、绿化工程和价值1万多元的电动大门也进行了公开招标。

  2000年10月份,刘家勤从效益很好的洋河集团党组书记调到一穷二白的宿迁质监局。一个星期六,时任洋河集团办公室主任的陈太清,现任洋河酒业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洋河集团总裁助理,看到刘家勤正在悄悄搬家,刘家勤要到质监局报到,不想惊动集团的同事们。陈太清让他把转椅和电视机带走,刘家勤说这些都是公家的东西,我一样也不带走。就这样,刘家勤两袖清风离开了当时效益已经很好的洋河集团,连个椅子都没带。

  “老刘工作几十年来,一是组织观念强,调换了那么多的工作岗位,领导找他谈话,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说服从组织安排;二是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从未沾单位一点光。”董伏兰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刘家勤在泗阳绢纺厂做厂长的时候,当年的泗阳绢纺厂5000多人,他可谓位高权重。但是由于家庭负担重,两家老人年纪大,老母亲又重病在身,经济特别紧张。为了补贴家用,身为老师的董伏兰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缝编织袋、做围裙、做被套,有时一缝就缝到夜里两点多。用挣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养一大家子人。一次厂务会,工会主席提出要给予困难补助,话音刚落就被刘家勤拒绝了。他说:“比我困难的职工还很多,补助给其他人更适合。”

  甚至在2004年,刘家勤的老父亲去世,他不仅谢绝了朋友、同事送来的礼金,还因他在父亲丧事期间使用了单位车辆,主动交给组织500元汽油费。

  在宿迁质监局,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刘家勤老家的泗阳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到宿迁办事,在去长途汽车站的三轮车上,聊起来说是去宿迁局,当时三轮车夫就告诉他们宿迁局局长是他的哥哥,泗阳局的工作人员就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刘局长的兄弟在拉三轮车呢?连忙追问,是不是他亲哥哥。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刘家勤在洋河集团任党委书记期间,他的侄子找到他,希望能帮助派售一点月饼,刘家勤很生气地说:“孩子,你生活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但组织上叫我去工作的,不是叫我去替你卖东西,伯伯无法帮你这个忙,你要理解。”

  “老刘严于律己,一生中非常厌恶以权谋私,以执法谋私,从来不收受被执法单位送来的礼品礼金,他一次、两次拒绝,以后他们也就习惯了,对刘家勤又是感动又是感激。”董伏兰如是说。两个女儿在南京上大学,每逢寒暑假都是相约好一起坐长途大巴回家,谁也没有沾局长父亲的光。当然,刘家勤最欣慰的就是两个女儿凭着自己的实力考上大学,又凭着自己的实力找到理想的工作。他经常和女儿提起:“你爸这辈子最怕的就是求人,也从来不求人,你们自己争气上大学找工作都没求人,这是你老爸最开心的事。”大女儿刘娟动情地跟记者回忆起这温馨一幕。

  兢兢业业 比女儿大学笔记还认真的工作本

  “一辈子不给组织带来任何麻烦,也不喜欢麻烦别人,对他这是大家公认的。在单位主要岗位任职,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一辈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像老黄牛一样奉献工作。”董伏兰了解自己的丈夫。

  “他是个很平凡的人,共产党员应有的优秀品质他都具备,一直做得很好,这很不容易。”刘家勤的接任者张鸣告诉记者:“刘家勤非常朴实,事业心很强,对自己要求很严,工作作风非常扎实,经常到一线去了解工作情况,跟职工拉近距离,做事很严谨很认真。他关心所有同志,不管是组织派下来的同志,还是局里自身培养的同志。对犯过错误的同志也特别关心,而且带着党组一帮人关心他们。在刘家勤身上,党的优良传统都得到很好体现。”

  “刘家勤局长修养很好,不发火,很有耐心,反复做工作,对人很宽容,和风细雨地做工作。当时的沭阳质监局面临班子调整,2001年底,刘家勤一个人来到沭阳质监局,找每一个干部职工谈话,相当有责任心。”刘家勤的责任心让王卫明铭刻在心。

  提到工作严谨,夫人董伏兰和女儿刘娟都谈到刘家勤的工作笔记。董伏兰告诉记者,刘家勤工作这么多年,工作日记本几十本,每本都是很认真,很工整,详细记录了工作要点,工作思路,时间安排,工作结果,都附有详细的数据,他说,工作也像打仗,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刘娟说:“爸爸的工作笔记比我上大学的课堂笔记都认真。”

  刘家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业绩得到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并多次受到领导表扬,宿迁质监局行风行貌得到很大改变。

  3年时间,原本靠夹着法律文书创收的技术机构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技术机构通过认证的项目由原来的33个增加到1214个,在此基础上,还创建了3个省级中心。更重要的是,全局干部职工心齐气顺,团结务实。宿迁质监局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评议名次连年进步,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级文明行业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牌匾摆满了展示的橱柜。

  2003年4月,张鸣初到宿迁任职副局长,人生地不熟,就跟刘家勤局长提出来,能不能找到一份关于宿迁市情的小册子,自己利用节假日可以学习学习。就这个小小的细节,也是张鸣和刘家勤的第一次接触,刘家勤欣慰地告诉其他人,省局党组派来的人是愿意对宿迁做点事情的同志。2005年底,刘家勤数次上书江苏省质监局党组,要求给年轻的同志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张鸣。最后,省局党组决定张鸣任宿迁质监局局长,而刘家勤任党组书记。

  张鸣当宿迁质监局局长之后,偶然间看到刘家勤写于2001年9月一份关于宿迁要如何发展的记录,短短两页纸,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很简洁很朴实就是要求省局关心宿迁发展。

  铁汉柔情 让夫人感动一辈子的人

  2005年底,刘家勤时常出现鼻塞、流涕症状,后来症状加剧,吐痰中带有血丝,家人多次劝他到医院检查治疗,他说等年底忙完、开过年终总结会议再去。由于长期的操劳,刘家勤当时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为了不影响事业发展,他多次向省局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并要求辞去局长职务,同时还向组织上慎重推荐了后备人选。

  2006年3月5日,星期日,刘家勤在泗阳县医院已确诊鼻咽癌。3月6日,他强忍着巨大的痛苦,依然召开了局里的月度工作例会,安排了重点工作,接待了省局领导;3月8日参加了市纤检所实验楼开工典礼。此时,只有该局的局长和办公室主任知道,刘书记是抱病参加这些活动的。他3月9日才悄悄住进了省肿瘤医院。许多天之后,干部职工才陆续知道,刘家勤因患癌症住院了。

  在刘家勤的办公室里,悬挂着这样一幅匾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多年来,刘家勤同志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塑造出了一支“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廉洁高效的宿迁质监队伍”。“稳定、创新、发展”,全市系统干部职工正按照他的思路和奠定的基础,继续谱写着宿迁质监事业的新篇章。

  工作中的刘家勤,是严肃认真、严格要求、严厉自警的严领导,在生活上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非常到位。

  妻子心中的丈夫是一个心细、心善、责任心极强的好丈夫。她永远忘不了,1979年年底,寒冬腊月里,小女儿刚出生的那段日子。“当时我们分居两地,我在乡下中学做老师,他在县城纺织厂做技术员。每天晚上下班后,他冒着严寒,摸着黑,赶着30多里的泥土小路回家照顾着我。每天往返两个多小时,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至今想起当时刘家勤冻伤的双手,我仍会禁不住流下眼泪。”

  刘家勤工作30几年的时间,曾在8个单位的领导岗位任职,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单位和事业。其中大部分单位工作地点都在外地。“由于平时工作时间与家人聚少离多,周末时间,老刘总是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将陪伴我买菜,做家务,散步,聊天作为首要任务。所有的点点滴滴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也是周围亲友、好姐妹羡慕不已的。”妻子回忆道。

  刘娟回忆爸爸:“爸爸非常疼爱我们。记得小时候,尽管工作繁忙,他一有空就陪我们一起做游戏。我清楚地记得,爸爸特别喜欢帮我们梳辫子;一出差就帮我们买漂亮的衣服和化妆品。每到星期日,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们全家,到30里外的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原则性很强的刘家勤没有帮家中的弟弟妹妹找工作、打招呼,一开始家人也是不理解甚至埋怨。刘娟说“爸爸并不是不重感情,只不过他不会在原则外给家人谋私利。但是兄弟姐妹家里起房子、孩子上学、遇到困难等,爸爸都是尽自己的力量在帮他们。在爸爸病重时期,兄妹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亲人的理解成为刘家勤最大的安慰。

  2010年9月,病重的刘家勤开始中风,讲不出话来,指着小黑板,让家人递给他。他歪歪曲曲的写下,“国庆叶子要回来,买点好吃的”。以往外孙女叶子回来,都是他乐呵呵地跑到超市买一大堆吃的。

  “我爸爸很平凡,他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念。人一开始都会有自己的信念,但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的并不是很多。我爸爸一辈子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这是让我们真正敬佩的。”身为公务员的刘娟在工作若干年后,更意识到父亲的平凡与伟大。

  袁秀梅是宿迁质监局监督处处长。她说:10年中,刘家勤没有为自己谋一分钱私利。对自己平时过于苛刻,对别人非常宽厚,有委屈都是自己受,有困难都是自己的,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学习的榜样。他与我们共事10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刘家勤为宿迁质监事业的发展留下永不磨灭的贡献。他永远活在宿迁质监人的心中。

作者:蔡美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