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湖南株洲市质监局工作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王艳雁是个‘疯子’!”这是湖南省质监局前任局长刘爱才对株洲市质监局局长王艳雁的评价。用“疯子”来评价一位秀丽、端庄的女性乍听好像不恰当,但这句话却蕴藏着对这位大气坚强女性的激赏和疼惜。

  株洲市质监系统收入从2006年王艳雁上任时的400余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6000多万元,固定资产从2000年的47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842万元,王艳雁的“疯”度可见一斑。

  2010年6月1日,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暨株洲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正式奠基。一座23层、90米高,面积达30000平方米,集国家、省和市三级检验检测机构于一体的的现代化大厦将屹立于炎帝圣陵之地,成为株洲的新地标、新景观。1.2亿元,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基层质监局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王艳雁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实现株洲质监实力的大提升、大跨越。

  聚人心,文化建设铸就发展之魂

  本世纪初,质监职能职责不断强化,株洲市质监局党组确立了文化立局的方针,以管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质监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升质监软实力。

  2007年,该局全面修订、健全和完善了考勤管理、车辆管理等基础管理方面的系列规章制度。以车辆管理为例,该局制定了《车辆管理规定》,成立了车辆管理小组,所有车辆由车管小组统一调配使用,实行出车申报审批制、维修定点制等相关制度,仅此一项,每年节约经费100余万元。

  在完善管理、构建管理文化的同时,株洲市质监局在全局发起了质监核心价值观、质监精神大讨论,兴起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部门高潮,利用板报、简报等媒介将质监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在全局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全体质监人摆脱了陈旧狭隘的小团体观念的束缚,为质监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扫清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形成了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局面。

  强基础,能力提升夯实发展之基

  为改变株洲技术机构薄弱,重复建设多,没有国检中心、省检中心的状况,2006年底,株洲市质监局现任领导班子一上任,就制定了《株洲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技术机构发展规划》,结合株洲产业特点,分步骤、有计划地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每年至少投入收入的8%用于技术机构的改造,从根本上提升株洲检验检测实力和株洲城市竞争力。

  规划的大手笔、举措的大动作,赢来了事业的大提升。湖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湖南省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先后落户株洲,终结了株洲没有省检中心的历史。2009年,湖南省质监局与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洲市质监局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分别签订了《关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加强质监技术机构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质监垂管优势,构建了质监技术机构长远发展的新模式。2010年5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审批,同意株洲筹建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将株洲局列为信息化应用第二批试点单位,为该局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把关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与无锡、苏州等局建立友好合作机制,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了中心人才的技术能力水平。2006年以来,全局共引进本科生21人,研究生5人,培养高级工程师6名,初步形成了老中青、高中低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同时,该局还加强了与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合作。其中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合作建设的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为株洲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集群,增强株洲轨道交通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构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出口中心和全球产品采购中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检验实力的提升,极大地增强了服务能力,开拓了市场,夯实了株洲质监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检测能力考核,株洲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所被评为唯一的优秀实验室。2010年,该所被评为全省质监系统垂管十周年先进单位。

  优服务,机制创新激活发展之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服务是质监工作的永恒主题,服务机制的创新则是质监部门源源涌来的活水。近几年来,株洲市质监局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株洲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2007年12月,长株潭正式获批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此,株洲市质监局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市政府关停改造了18家(条)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生产线),对全市13家国家、省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进行了验收,其中协助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24小时能耗情况监控系统得到了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

  质监部门与企业联系较为紧密,涉及产品质量、计量等诸多方面。株洲市质监局一改过去多头检查、多环节审核的模式,实行“一体化行政”,对监管的企业实行“一站式”集中上门服务,做到权力集中行使、服务集中跟进、问题集中解决,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拟于2010年上市,向株洲市质监局递交了上市质量报告。该局组织由质量、计量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服务队了解到,该公司的重要产品——炻瓷没有产品标准指导生产,便向省局争取了湖南省炻瓷地方标准立项。经省、市质监部门和陶瓷专家审定,全国首个日用炻瓷地方标准——《湖南省日用炻瓷地方标准》正式诞生,有力推进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企业需要就是质监部门工作的出发点。这已经固化为株洲质监人的信条。2009年7月2日,湖南昊华化工有限公司1台10T/H的水煤桨锅炉因司炉工操作失误,致使全厂停产,每天损失几十万元。按照正常情况,锅炉在停炉3天后,温度要在35摄氏度以下方可进入锅炉检查。为了赶时间,株洲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检验员在锅炉停炉当天,炉膛温度高达60摄氏度以上就一头钻进了闷热、呛人锅炉炉膛内进行检验,查清事故原因和损失情况,为厂方及时地提供了修理方案,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万元。而检验人员早已被热气熏得头晕脑胀,几近虚脱了。

  提地位,质量振兴拓宽发展之路

  质量是产品竞争力之核。在株洲市质监局的大力推动下,抓好质量工作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2010年,株洲市人大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专项工作评议,株洲市质监局以100%的满意率,荣获第一。

  株洲的质量工作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以此为契机,株洲市质监局提请市政府相继制定发布《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若干意见》、《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的奖励办法》等有关质量工作文件。各县市全面铺开了质量兴市工作。质量工作在湘东大地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

  全市企业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得到了根本提高,培育了南车、株冶、唐人神等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行业领头企业。截止到2009年,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湖南名牌产品13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名牌总数稳居全省第二,累计为名牌产品获得企业发放奖金800余万元,为株洲制造走向株洲创造营造了良好环境,搭建了发展平台。消灭了无标生产,2009年成功申报工业标准化项目198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40余项。

  质量工作社会影响力、辐射力与日俱增。打假治劣深入人心,2005年以来,该局围绕食品、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每年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40余次,累计办理质量案件2000余起,涉案金额3亿余元。特别是2008年,牵头组织了株洲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提高了株洲产品质量水平。该局深入到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广泛开展了“服务计量进社区活动”,确保了全市食品、特种设备、烟花鞭炮质量安全,没有发生一起产品质量安全重特大事故。特别是确保了2008年奥运和国庆、2010年世博和亚运专供烟花产品的质量安全,株洲市质监局被评为“全国质检系统国庆60周年烟火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党组书记、局长王艳雁、纪检组长谭勇征等4人荣获了“全国质检系统国庆60周年焰火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该局还利用“3.15”、质量月等时机进行集中宣传,妥善化解了社会对质监部门的误解,增强了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

  2010年12月16日上午,株洲市举行了政风行风公众测评大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850余人对全市52家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现场测评。株洲市质监局以90.436%满意率荣获第一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二五”的序幕已经拉开,株洲市质监系统将交上一份什么样的骄人成绩,株洲质监人期待着,更努力着……

作者:曹宏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