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相信“免费馅饼”
专家提供多管齐下、源头辨假等多种防范措施
专家:中国保健品协会副理事长栾成章
腊八过了,春节近了,年味浓了,该采办年货了。走进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上网“淘宝”,花样繁多的新产品让人“知识用时方恨少”。无论是新奇的产品,还是传统的年货,抑或是全新的购物方式,太多的选择有时不免让人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今日起推出的“专家支招春节购物技巧”系列报道,请出专家为您支招,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1月11日是中国阴历传统的腊八节。14时,在北京市兴化路一家名为宏达爱心服务社的门店里,几位老人正在这里接受该服务社提供的“腊八节爱心奉献”活动:免费量血压、免费得袜子、免费领“腊八营养品”。
临近年关,各式各样的保健品推销活动又活跃了起来,推销的对象依然以老年人为主。专家建议,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在提高老年人自身防范意识的同时,还应从家庭、社会、管理部门等多方面加强防范措施。
【现象】
免费“试吃”拉老人下水
在较为隐蔽的居民小区内租下一间房子,然后通过路边发小报、上门塞广告、夸大产品功效等方式,忽悠老人到店里进行免费体检、免费听讲座、免费“试吃”,然后再跟踪上门服务,以此拉近情感,蛊惑老人为自己或为自己的子女“买健康”,这是保健品商推销产品的惯常手段。宏达爱心服务社就是按照这样的“服务程序”推销产品的。
进入宏达爱心服务社,记者看到这里俨然一个诊所。大约20平方米房间四壁贴满了各种保健品介绍广告,还有一些人体骨骼图。正对门的靠墙位置,放了一张床,一位老年人正躺在上面接受“脊椎病理疗”。靠门左手边的桌子上放置了一台“进口”仪器,据介绍是专门测量骨质疏密程度的。跟随记者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新进了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特别适合像记者这样的年轻人服用;而且“现在店里没货”,可以留下地址,明天派人送货上门免费“试吃”。
今年65岁、家住小黄庄9号楼的王秀琴大妈是这里的常客。自从2010年3月“宏达”在这里安家以来,每周她都会来这里免费按摩一次,然后再领取一些免费“试用”的“保健品、餐巾纸”等小礼品。就这样,一来二去,时间久了,王大妈就在宏达购买了“舒之心”胶囊的“年卡”。说明书介绍“舒之心”能“补钙、强身健体”。但女儿却一直埋怨她“胡乱花钱”。
“5000元一个疗程,已经吃了3个疗程了,但我观察没有什么真正效用。阳台上还有一箱子免费品,我要扔掉,老人就是不让动。为这,家人老是闹矛盾。”王秀琴的女儿抱怨。“今天我背着女儿又买了1000元钱的‘金福寿蛇粉胶囊和灵芝茶’。因为我经常来,今儿个又是腊八节,实在不好意思。”王大妈小声地告诉记者。
【透析】
好面子多为上当诱因
很多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但购买起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对600名老人的一项调查显示,50%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老人愿意把节省下的钱用于养老保健和改善生活。到头来钱也花了,但保健的效果却一般。从近年来媒体不断披露的案例和一些部门接到的投诉看,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次数和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凤池认为,生活封闭、固执、好面子多为上当诱因。
首先,老年人生活相对封闭,认知、处理信息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在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因此,保健品销售商往往会拉大旗作虎皮,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来大谈特谈所谓的“高科技产品”等,迷惑老年人上当受骗。
其次,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特别强烈,而又不爱上医院。一些保健品商家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需求,片面夸大一些疾病的危害,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保健品就不行。
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自尊心比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有些人认为,我都参加了别人的活动,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一些产品回家,心里会过意不去。还有一些老年人怕别人觉得自己落伍了,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不问贵贱,甚至不顾家人反对,就稀里糊涂地购买了一些不知真假的保健品。
【建议】
多管齐下源头辨假
那么,如何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中国保健品协会副理事长栾成章认为,老人购买保健品遭遇受骗,已不单纯是一个产品质量的问题了,谨防“免费”陷阱,应该“多管齐下,源头辨假”。
栾成章介绍,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它适宜特定人群使用,并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现在消费市场上许多宣传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的保健品,其实都是违反国家的相关安全法规定的。1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保健品协会联合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指引》,对消费者科学选购、正确使用保健品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但由于多种原因,要防止老人这个特殊的消费人群上当受骗,仅有《指引》还是不够的,除了媒体多次提醒的要“核实经销商资质、辨清产品标识及批准文号、索要并保存购物发票”等办法外,还应从家庭、社会、管理部门等方面来加强防范措施,彻底从源头上解决老人受骗问题。
首先,从老年人自身来说,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要审慎参加。在购买东西时,不要听推销人一面之词,可请家人、亲戚朋友、熟人向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咨询,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更不要贪图小便宜或为了面子去购买保健品。
其次,家里人和亲戚朋友,要经常提醒老年人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宣传,要多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多引导他们了解相关的保健品知识,关心他们的消费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些“空巢”老人,做儿女的,应该多回家看望他们,在节假日多陪陪他们,多向他们传授相关的保健知道。
第三,在提高老年人自身防范意识的同时,社会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消费指导,使他们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比如在社区里增加一些健康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规范的健康服务;严把进入社区服务机构资质、人员审查关,防止不法人员行骗或进行其他违规违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