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法食品文化及地理标志交流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质检总局与法国农业部共同举办。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法国驻华公使丁合复出席论坛并致辞。
孙大伟在致辞中回顾了中法、中欧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的合作历程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探索、成长、发展等阶段,在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扩大出口、服务三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提升中国特色产品质量水平、塑造中国产品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保护知识产权、扶优扶强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他希望通过中法、中欧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域的互信互认,进一步加深合作和交流,并希望中国的茅台酒等知名酒类地理标志产品在法国和欧盟范围内获得有效保护。他还提议,在中欧已成功开展的第一批“10+10”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试点基础上,加强对已注册成功的产品实施有效保护,同时尽快启动第二批互认试点,将更多的优质产品纳入保护范围。
丁合复在致辞中表示,中法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可以为这些优质产品提供特别的保护。他强调,中法两国多年来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达成了很多共识,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够为提升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法国原产地命名管理局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别阐述了中法两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应用。来自法国的干邑、巴约纳火腿和中国的龙口粉丝、南溪豆腐干、武夷岩茶等产地的代表,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验进行了交流。来自中法两国近百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据悉,截至2010年12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已对1170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其中,国内产品1168件,国外产品两件,产品范围涉及白酒、葡萄酒、黄酒、茶叶、水果、花卉、工艺品、调味品、中药材、水产品、肉制品等多类产品。据统计,受保护产品的经济效益平均提高20%以上,有的甚至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