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大地,海西建设热潮涌动。从海滨到内陆,从中心城市到广大农村,从经济特区到民企重镇,全省各地抢抓机遇、比学赶超,呈现出千帆竞秀、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经济发展,质量先行。回眸“十一五”,质量兴市磅礴八闽大地,闽台交流响彻海峡两岸,名牌战略引领产业发展,项目带动提升质监水平,“两大安全”保障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夯实质监基础,健全机制确保管理水准,全民动员维护群众利益。福建质监事业高奏凯歌,成就非凡,一系列创新突破的举措,一组组质监数字的变化,是福建质监人一串串闪光足迹的见证。
过去5年中,福建省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国家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勇挑重担,直面挑战,努力打造服务质监、平安质监、实力质监、文明质监。
服务质监 行政有为争取有位
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是福建质监事业发展的宗旨和行动指南。“十一五”期间,福建质监事业发展快速,关键是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服务。实践证明,坚持“三大服务”,是质监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是质监事业发展的长远方向和立足根基。
以质取胜战略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质监局不断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夯实质量基础,全面提升质量水平。2008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启动“质量兴园”活动,为工业园区企业全方位提供质量、标准、计量、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十一五”末,全省已有75个县(市、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占县市总数的89.3%。在全国较早启动省级政府质量奖,率先发布《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价管理细则》地方标准,3家企业获得首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等也启动了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
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推动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设立省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并在全国第一个设立“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积极在企业中推行技术标准化,开通了“福建省企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标准文本远程数字打印系统”,以及应对欧盟REACH和EUP信息平台,建立了国家标准馆福建分馆。多个信息平台的构建,广开了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计量基础不断夯实。在全国率先开展国控重点排污企业水污染、烟气排放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强制检定,并探索建立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在全省范围内深入集贸市场、医疗单位、眼镜店、社区开展“四进”计量惠民系列活动,有效服务民生。
认证工作迈出新步伐。5年来,福建省质监局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改进和完善认证管理体系,使认证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紧紧围绕提高认证有效性,开展了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农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等系列检查活动,严厉查处企业、认证机构、认证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全省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认证证书达2.01万张,取证数居全国第十位,比2005年增长107%。
平安质监 强化监管保障安全
维护质量安全是质监的职责所在。为了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福建省质监局通过各项举措完善监管机制,维护食品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全方位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福建省质监局在省、市两级均设立了专门的食品生产监管机构,在385个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审查员队伍,加强食品生产许可,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还建立了政府负总责、企业承担第一责任人、质监部门承担加工食品安全监管的“三位一体”责任机制,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和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为核心的“两个定级”监管责任机制。开发了“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管理系统”软件,并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成效明显。连续9年被福建省政府评为全省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达标先进单位。推行“电梯安全管理7项新举措”,成立了“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中心”,主动为重点工程的特种设备把好质量安全关,发现并及时消除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中的各类安全隐患5300多处,重大安全隐患310处。在全省范围聘任质量安全协管员。在全省1076个乡镇(街道、管委会)聘用安全协管员1100多名。
执法打假力度持续加大。打造“金质亮剑”打假治劣品牌,建立完善12365投诉举报平台,研究开发6个快速检测法并应用于执法实践。大力开展以农资、建材、食品、汽配、无证生产和打击假冒伪劣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全系统共查处案件25813件,查处案值18554.7万元。
实力质监 夯实基础提升水平
福建省质监局局长黄序和经常强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以检验检测技术为手段,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开展执法监督的部门。依靠科技手段履行职责是质监部门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在质监事业发展中,人才是最关键的生产力。”几年来,福建省质监局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和基础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训载体,为人才打造最好的发展平台,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培养了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人才队伍,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基层基础全面夯实。按照打基础、强基层、促发展、上台阶的思路,科学规划、增加投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到“十一五”末,全省质监系统投入综合检测用房、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技术机构检测设备、行政执法装备11.5亿元。4个设区市、21个县级局迁入新的综合检测大楼。全系统底子薄、基础差、检测和执法设备落后等状况极大改善,基层局的面貌和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科技工作成果丰硕。几年来,福建省质监局大幅增加科研投入,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科研项目经费和50万元科技奖励经费,全系统投入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争取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和省科技项目资金补助765万元。国家质检中心已达16个,省级质检中心30个,基本覆盖福建省经济发展主要产业。实施人才培养“1515”工程,并先后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金质大讲坛”与集中调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挂职锻炼等其他教育培训方式互为补充,促使福建省质监事业突破困局,实现快速发展。
闽台交流实现突破。先后派出14批111人次赴台考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标准化、计量、认证等工作,与台湾方面签署了《标准化、质量(品质)、认证与检测技术合作意向》、《计量交流合作意向书》等合作协议。2009年,台湾三扬产业股份公司首次将3台计量器具送到福建省计量院校准,实现了福建省承接台湾本岛计量器具校准工作零的突破,截至2010年底共完成了5单检测业务。国家标准委批准在福建成立全国唯一的“台湾标准研究中心”,该省标准化院成功开发“台湾农业标准动态数据库”,完成了《台湾农业标准化研究》等一批国家和省科技项目。
文明质监 增强内涵塑造形象
“十一五”这5年,是福建质监事业夯实基础、奋力争先的5年,是人心思进、科学发展的5年,是内聚信心、外树形象的5年,是福建质监发展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5年。追根溯源,坚持不懈、持续创新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福建质监事业大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围绕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注重制度建设,创新方法,通过各种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举措推进党风廉政和效能建设。在全省开展“阳光执法、开门审案”,推行“说理式”执法,探索建立和谐执法新理念,倡导理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大力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统一设立省局行政审批办公室,实行“政务中心窗口负责前期申请受理、审查中心负责中期技术审查、行政审批办公室负责后期审核把关”的“一条龙”运行机制,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全省质监系统学协会与行政机关全部脱钩,在全省效能公众评议测评中,位居政府部门前列。
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处室、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进质监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质监文化建设,促进了机关活跃与和谐稳定,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全省质监系统获得县级以上文明单位96个,其中市级文明单位54个,省级文明单位7个,总数比上一届增加37个。
展望未来 向更高目标跨越
5年来,福建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质量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形象明显提升,质监事业跨越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福建质监人励精图治、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面对“十二五”,福建质监人已描绘好宏伟蓝图……
5年一个新飞跃,5年一个新起点。“十一五”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为“十二五”质监事业发展集聚了能量,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发展动力。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十二五”,福建质监人一定会创造新的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