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颁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均低于1986年的国标。有舆论惊呼“一夜退回25年前”。卫生部表示,新修订的国标绝大部分指标提高了,甚至是超过国际标准。
卫生部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就饱受争议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回应,同时对我国全民食用加碘盐是否会引起潜在风险的问题公布了评估结果。新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已批准公布,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在近期颁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主要的争议存在于“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均低于1986年的国标。此间甚至有舆论惊呼“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那么为什么部分标准会降低?来自卫生部、农业行业组织以及国内顶级专家首次做出了权威回应:
生乳是从符合国家健康标准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生乳标准不适用于即食生乳。从健康奶畜中挤出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95的生乳是客观存在的。这样有利于加强监管,避免因为达不到2.95而出现奶农倒奶的情况。生乳的蛋白质的含量不影响消费者所食用的液态奶和奶粉里的含量。
卫生部表示,新修订的国标绝大部分指标是提高了,甚至是超过国际标准,在公众最为关注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方面,标准更加严格,将有力保障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另一个关注的重点是食盐加碘的问题。全民食盐加碘策略能否科学?部分沿海地区居民碘摄入是否存在“过量”问题?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表示,已经就此委托专业科研机构做出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我国除高水碘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沿海地区也不例外;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我国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因此,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高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