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打造“人才强检”的“质检大舞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人才强检”是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在“以质取胜 创先争优”活动中多次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有全国检验检疫科技“国家队”之称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近年来遵照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要求,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在“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引进人才、爱护人才”方面所采取的一项项改革举措,提高了科研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实力,在应对一系列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连续5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中国检科院在深入开展“以质取胜 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把“尊重人才”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中之重,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新做法。

  “顶层设计”,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尊重人才,关键是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2008年初,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领导提出的“建队伍、强基础、拓业务、促发展”的工作要求,从领跑检验检疫科技发展的高度,紧扣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检验检疫技术需求,进行了“顶层设计”,确立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战略,即构建“一个平台”(覆盖全检验检疫行业的科技创新平台)、“两个基地”(检验检疫科研攻关基地和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三个作用”(检验检疫技术参谋作用、科技支撑作用和科研带头作用)、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最终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总目标。中国检科院事业发展需要人才,呼唤人才,而“一二三四”发展战略,无疑是重才、引才、用才、聚才和造就人才的广阔舞台。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该院根据“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和“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发展目标,按学科分类和承担的主要任务,确立了12个主要研究方向,组建了12个科研团队。特别是,该院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党组的决定,正在筹备成立中国检验检疫学会,这必将为检验检疫学科的建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他们组建了由35位专家参加的学术委员会,由9位院士和在相关科研领域享有一定声誉的14位专家参加的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负责对该院的科研制标立项进行评审,对科研制标过程进行跟踪和督导,对成果进行评价,以及对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参谋和“智库”作用。

  实行“专家治所”,推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院领导不再兼任各研究所所长,由院领导授权,各研究所依靠专家,实行“自律”(所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与“他律”(院的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自主式”管理。此项改革措施,是该院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它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也为科技人才做到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营造了施展聪明才智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打造人才培养“绿色通道”。重培养,是“尊重人才”的题中之义。中国检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并把它作为尊重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培养,一是注重政治理论培训,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院长亲自上党课,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二是举办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三是组建学科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传帮带”科研攻关活动;四是设置“育才通道”,为专注于科研、埋头于干事、立志于做事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才成长,建立了从助理实验员、实验员、助理专家、专家、高级专家,向首席专家、首席科学家职级晋升的人才培养机制。

  资助“百千万人才工程”。该院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科研人员4名。从2009年开始,在遵守基本科研业务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利用该项经费对其所领导的科研团队成员每年给予50万元的课题经费支持。

  “尊重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基本要求。而尊重人才,就必须要把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保障好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把树立科研人员的崇高地位作为着力点,把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作为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检科院成为实现人才价值的一方热土。”中国检科院院长李怀林如是说。

作者:孙伟华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